铜农委函〔2023〕45号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17号建议的复函
贺国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提升农业产业规划、研发、运营良性循环发展的建议》(第117号)收悉。经与区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办理,现函复如下:
一、关于“农业产业必须形成区域性规划”的建议
一是统筹全区产业规划。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全区生态环境资源、产业发展基础,在充分调研全域土质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开展土壤4000余个样品分析),编制出台《重庆市铜梁区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明确将“3+6”产业(即粮油、蔬菜、生猪三大保供产业,莲藕、优质水果、肉鸡肉兔、生态水产、花卉苗木、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作为全区主导发展产业,因地制宜成片规划近郊农业区、大田农业区、山地农业区三大片区。2022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84.52万亩,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20万亩、全市首家7层楼智能化养猪工厂,发展莲藕4万亩、特色水果8.16万亩、专业化水产养殖6万亩、花卉苗木2.5万亩、其他经济作物4.6万亩,实现粮食产量34.75万吨、蔬菜产量79.99万吨、生猪产能49.88万头、水果产量7.55万吨、肉兔出栏216万只、家禽出栏1775万羽、水产品产量4.11万吨,是重庆市四个蔬菜保供基地区县之一,水产品产量位于全市第五位。二是抓好重点区域规划。编制《重庆铜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在巴川街道、太平镇等8个镇街470平方公里,精心布局三大片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经三年时间,建成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8个,与西南大学合作建成绿色蔬菜研究院、蔬菜科技小院,培育科技型企业67家,2021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编制《重庆铜梁西郊环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在巴川街道、太平镇等5个镇街规划115.24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独具铜梁特色的“巴岳山居图”。目前,建成西郊环线60公里绿道,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3个,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水果、水产等特色产业4.07万亩,获评重庆十大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2022年,我区在少云镇、侣俸镇、围龙镇3镇6村,创新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模式,努力探索一条以产业振兴为基础带动组织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的新路子。少云镇以红色文化、山地农业,围龙镇以旅游观光、体验农业,侣俸镇以现代蔬菜、农旅结合为定位,编制3镇“巴岳农庄”建设总体规划、14个专项规划。目前,正加快试点工作建设。三是推动镇街产业规划。按照“一镇一主题”“一村一品”要求,结合《重庆市铜梁区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督导镇街加快产业规划及发展。目前,太平镇、平滩镇、双山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侣俸镇、土桥镇等23个镇街被认定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基本形成全区“一村一品”格局。其中,侣俸镇编制《重庆市铜梁区侣俸镇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构建起“231农业产业体系”和“一环三基地”空间布局,蔬菜产业发展壮大。发展蔬菜5000余亩,设施蔬菜达50%以上,新四村、文曲村被认定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大庙镇以蚕桑为主导产业,编制《铜梁区大庙镇新型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国家级蚕桑生物科技产业示范区。大庙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大庙桑葚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重庆铜梁桑蚕科技小院纳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办公厅支持建设科技小院,成功列入全市“美丽宜居”和“一村一品”示范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土质分析,优化全区产业布局。切实落实《重庆市铜梁区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按照“3+6”产业体系及三大片区布局,发展壮大农业产业。指导镇街,加快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二、关于“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和研发”的建议
全区共搭建科技研发平台21个,近三年成功引进农业新品种259个。其中,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南方蔬菜种质资源库,引进蔬菜育种西南研发中心、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叶菜类蔬菜育种等6个农业科技研发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蔬菜、花卉新品种126个;与西南大学合作,深度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蔬菜全产业链项目,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蔬菜研究院,建成1条工厂化蔬菜育苗生产线,成功引进2种蔬菜绿色种苗培育技术;与武汉水生物研究所合作,引进莲藕新品种7个,建成500亩莲藕保种场;与中国柑桔研究所合作,建成柑桔专家大院、柑桔品种选育中心,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并从中筛选适合本地优良品种100余个,申请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15个。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南方蔬菜种质资源库建设,做大做强长江经济带绿色蔬菜研究院、柑桔品种选育中心等农业科技研发平台,推动全区种业振兴。
三、关于“抓好全区农产品的运营管理”的建议
一是着力品牌培育。以“龙乡水土生”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策划打造“1+N”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全区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265个(铜梁莲藕、铜梁枳壳获批地理标志农产品),白羊咸菜、天星寨葛粉等特色农产品获评名特优新农产品、老字号、重庆好礼等农业品牌67个,涌现出“香即福”“绿油坡”“尚丰御臣”“天天鲜”等一大批企业品牌。二是注重品牌营销。积极推动品牌电商发展,建成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277个涉农村(社区)全部建立“益农信息社”“爱在龙乡”线上线下店铺,在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铜梁农产品网络销售专营店,实现供需快速匹配,产销高效衔接。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推荐品牌认证获证企业参加国家或市级举办的绿博会、农博会和西部农交会等各类农展会,利用T型广告牌、拍摄专题片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农产品。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在我区双宇超市、为农服务中心、上海联合大厦、山东烟台西藏城市展销售“龙乡水土生”农特产品,积极对接重庆市十大电商平台“村村旺”,促进绿色食品生产、销售有效衔接。三是加快电商团队培育。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农村技术人才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开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专题培训,增强农民信息获取、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专业本领。持续开展本土人才、农业企业、农产品电商企业等专题培训,同时开展对口帮扶巫山县电商企业专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累计开展各类电商培训300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品牌培育、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农产品产销对接,做大做强“龙乡水土生”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打造“1+N”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此复函已经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周伟峰审定,由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签发。对此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