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铜农委函〔2024〕52号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第51号建议的复函
张艺凡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统筹的建议》(第51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复函如下:
一、关于“坚持优化布局和抓好结合并重”的建议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责任落实
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破题、亲自推动,系统总结提出“巴岳农庄”工作思路,将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建设项目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同时,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常态指导督促工作落实。成立了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改造作为全区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在区农业农村委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成立建设监管组和产业发展指导组,确保工程质量及产业运营达到预期效果。
(二)坚持协同联动,务实推进实施
在项目规划上,聘请专业机构,整合农业农村、规资、发改、水利、林业等部门力量摸清拟实施项目区基本情况,开展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以清晰、落地、可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发展为导向,对农业产业发展进行详尽的规划设计。同时,提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意向的业主单位参与产业发展规划和农田整治项目设计,有效打通了我区农田整治与产业发展结合的通道。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一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和产业发展,重点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倾斜。二是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积极协调规区划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与国土空间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有机结合,找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区域,在土地整治规划区域、水利规划项目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到涉农项目规划有机结合。三是长远规划,数质并重。根据全市高标准农田总体规划,结合全区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现状,2022年牵头编制了《铜梁区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同时,按照全市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的工作部署,统筹谋划我区农田改造提升建设布局和建设时序,构建农田改造提升“一张图”和项目储备库。
二、关于“坚持建设数量和建设质量并重”的建议
(一)坚持“四制”,压实责任
一是建立“双业主”制。由区农业农村委作为项目法人和项目所在镇街作为项目运行管理主体共同参与项目建设管理。项目所在镇街负责项目申报、用地权属调整、纠纷调解、工程管护等工作,全程参与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共同承担施工质量、进度、安全及合同约定事项的管理。二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区农业农村委与项目所在镇街签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标责任书,按照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变更等情况对镇街进行考核。三是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按照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要求,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旬调度、月研判、年考核、不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镇街进行考核评价,确保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四是建立项目镇村“背书”机制。对项目申报、项目规划、项目变更、工程收方、项目验收等关键环节,项目镇村负责人必须签字确认,确保项目规范化建设。
(二)细化程序,科学管理
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发《铜梁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主要工作流程》《铜梁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工作机制》,确保流程可追溯,管理全过程。一是建立跟踪审计制度。为确保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我区率先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引入第三方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较好地促进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二是实行项目标段现场代表负责制。每个项目标段由区农业农村委派驻1-2名工作人员作为甲方现场代表,负责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变更初审等各项工作。项目镇街派驻1名现场代表协助开展项目管理工作,负责项目申报、用地权属调整、协调项目纠纷等工作。项目区村社建立村义务监督员制度,加强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每标段固定2名以上监理人员,全程负责该标段的工程监理工作。三是建立周巡查、月督促机制。为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每个标段现场代表每周必须到施工现场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监理到位情况进行巡查。每月召开一次项目进展通报会,针对现场代表、监理代表通报各标段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要求,督促各标段施工方限时整改。四是执行“三必到场”制度。针对隐蔽工程、项目变更、工程收方等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各标段现场代表、监理、跟审人员、项目镇村现场代表、施工方现场负责人必须共同到现场检查、核实,同时签证确认。五是严格按照合同量化考核。全面细化完善工程施工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工程跟踪审计合同条款,通过施行合理的履约保证金形式、量化付款比例、建立合同违约责任追究细化条款等方式为项目管理提供合同保障。六是建立工程款付款审查制度。建立工程进度款拨付复检制度,每次进度款拨付须经区农业农村委、项目镇街现场代表、跟审人员、监理对工程完工量和质量进行复检,并建立第三方抽检制度,严格控制过程质量,并查证相关资料后签署意见上报拨付。
三、关于“坚持产业优先和数字建设并重”的建议
(一)实施“巴岳农庄”改革,创新“EPC+O”模式,推动农田整治与产业运营有效衔接
针对当前三农整体投入不足、生产效益不高、利益分配机制不优等突出问题,铜梁区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开展“巴岳农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一是组建强村公司。由村集体统一归集全村土地(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等资源资产,创新农村土地评估办法,经折价量权后,与国有公司、社会资本等联合组建“巴岳农庄”股份制公司。目前,组建“巴岳农庄”股份制公司4家。二是规划特色产业。按照“一业为主、多业配套”的发展思路,少云镇以红色文化、山地农业,围龙镇以旅游观光、体验农业,侣俸镇以现代蔬菜、农旅结合为定位,统筹布局“巴岳农庄”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成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旅游观光胜地,塑造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和美乡村形态。三是强化经营管理。引进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聘请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推进“六统一分”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把统一经营和小农户“精耕细作”的优势结合起来,专业化经营管理高标准农田产业。一期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由“巴岳农庄”公司经营0.8万亩,村集体经营0.2万亩,社会资本经营2万亩。四是推行“EPC+O”的模式。针对农田整治与产业发展脱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因恶意低价中标衍生的实际问题,我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全市创新探索推行“EPC+O”的模式,推动农田整治设计、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同步提升。
(二)全面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一是依托全国农田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对项目前期申报、上图入库、竣工验收申请等全过程实行数字化管理。通过全国农田监测监管平台,全面掌握全区高标准建设数量、质量、分布、使用情况,实现高标准农田立项、实施、验收、使用建设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二是推广数字化机械应用。由区供销联社搭建“龙乡智治服务”数字平台,整合大型农机具300余台,推行网约农机点单式服务,解决农户“找机难”的问题。2023年,重点在农田整治项目区开展机耕机种、无人机飞防等6万亩次。
此复函已经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周伟峰审定,由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签发。对此答复函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评价反馈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6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唐 彬;联系电话:17302362914;邮政编码:40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