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铜农委函〔2024〕87号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第332号建议的复函
郑跃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全面乡村振兴走深走实的建议》(第332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函复如下:
一、发展特色产业,夯实农业基础
结合各镇街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巴岳农庄”建设为抓手,盘活农村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推进强村富民建设工程。稳定一个基础产业(粮油),突出“一主两辅”(一个主导产业蔬菜、两个辅助产业生猪、肉鸡),提升六个特色产业(种苗、水产、水果、肉兔、茶叶、中药材),强化三大链条产业(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社会化服务),形成“11263”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编制出台《重庆市铜梁区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202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83.53万亩、产量达35.59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2.39万亩、产量1.77万吨;全区蔬菜播种面积38.24万亩、产量83.37万吨;生猪出栏量达52.69万头;家禽出栏量达1841.8万羽;水产品产量达4.23万吨。
二、增强科技引领,点燃发展引擎
一是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西南大学合作,成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国家蔬菜改良中心西南分中心、长江经济带绿色蔬菜研究院、全桑枝食药用菌研发中心、重庆铜梁桑蚕科技小院、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开展蔬菜花卉育种、蔬菜栽培技术研究示范、蚕桑种养等技术研发与示范。二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依托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引进蔬菜花卉新品种12个,推广连栋温室大棚、大跨度拱棚等设施农业83亩。依托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及桑蚕科技小院,集成创新10余项绿色生产技术,编制《蔬菜春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并由农业农村部发布,培育全桑枝食用菌17种、药用菌1种、全桑枝袋料栽培桑树桑黄,在6名农户家利用废弃玉米芯与稻草秸秆实现生料栽培绿色食用菌。三是引育农业高端人才。通过搭建科研平台,设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铜梁专家工作站,聚集病虫害综合防控、叶菜类蔬菜育种、瓜类蔬菜育种、种质资源保护、茄果类蔬菜育种、绿色高效栽培、质量监测与标准等8个农业科技研发团队、43名科研人员;建成西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铜梁基地,引进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夏庆友教授、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陈新平2个团队,常年驻扎在读研究生12余名。
三、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4家、区级龙头企业150家,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0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土桥镇、大庙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重庆铜梁新希望六和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天星寨葛业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纳入“重庆市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公示名单,2023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60.15亿元。重点实施“巴岳农庄”建设,扩展试点到10镇47村,促进农文体商旅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少云镇红色美丽村庄,推荐“春赏花、夏纳凉、秋享丰收、冬品年味”四季精品旅游线路,2023年,全区接待游客10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3亿元。
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区稳妥有序实施了“三个革命”提升工程。2021年以来,铜梁区累计投入区级资金2663万元,完成户厕改造7680户,农村公厕30座。建成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个,现有垃圾分类亭564个、再生资源回收点298个、垃圾压缩中转站41座、压缩式垃圾运输车112辆,实现收运处置体系有效覆盖100%的自然村组。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60座,镇级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7.9%。
此复函已经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周伟峰审定,由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签发。对此答复函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评价反馈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6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周灵 ;联系电话:45695682;邮政编码:40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