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农委函〔2024〕140号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政协铜梁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046号提案的复函
秦德平委员:
您提出的《在“巴岳农庄”模式下探索铜梁农产品“三品一标”新路线,助推铜梁高品质发展的建议》(第046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区“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区龙裕公司共同研究办理,现函复如下:
一、关于“优选品种,将高标准农田与‘一村一品’相结合,向‘整村推进共富’要质量”的建议
“巴岳农庄”建设注重补齐农业短板弱项,聚集农业生产各要素,加大资源、科技投入,向“整村推进共富”要质量。一是整合资源投入。由村集体统一归集土地、房屋、水域、森林等资源,将高标准农田与产业结合起来,率先在全市探索高标准农田改造与产业发展“三同步”新模式。截至目前,共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9万亩,推广稻油轮作、稻渔综合种养11400亩,发展蔬菜2100亩(其中设施蔬菜1000亩)、优质水产120亩。二是强化科技投入。我区深入推进种业振兴国家战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共同打造高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种业创新、植物保护、精深农产品研发、技术培训、推广示范等工作,推动我区蔬菜产业迭代升级。截至目前,建成了研发中心专家楼,组建了种质资源保护、茄果类蔬菜育种、叶菜类蔬菜育种、瓜类蔬菜育种、绿色高效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等8个研发团队,先后筛选和繁育特色蔬菜花卉1.05万份,登记蔬菜新品种2个,规模化种植10余个优质高效蔬菜新品种并推广示范1500余亩。
二、关于“生产标准化”的建议
“巴岳农庄”强化经营管理,推行“六统一分”经营模式,实行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管理。在生产技术上,我委制发杂交中稻-再生稻绿色高效栽培、水稻直播栽培、稻油轮作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标准20项,每年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经营业主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让生产者熟知各技术标准的相关数据,掌握相应的生产技术;同时,组建乡村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每月深入镇村指导经营生产。在生产监管上,我委扎实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强化产地和流通领域监督抽检和农残快检,每年开展食用农产品风险检测(监督抽查)1500批次以上,快检样品19000个以上,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率达到100%;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全面推广应用国家-重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全国“一张网”,全区80%以上的规模种植养殖业在册在营生产经营主体和“三品一标”认证主体全部进入国家-重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
三、关于“提高产品品质,强化品牌意识”的建议
坚持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着力打造以“龙乡水土生”为统领的“1+1+N”农产品品牌体系,注册“巴岳农庄”商标44项、“龙乡水土生”商标45类,“龙乡水土生”旗下商品108个,形成铜梁莲藕、铜梁黑鸡、白羊咸菜等系列特色品牌。截至目前,铜梁区共培育304个农产品品牌,其中:有效期内绿色食品23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7个,特质农品3个,陆续发展重庆市名牌产品24个,“巴岳玉露茶”“香即福”重庆老字号品牌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重庆好礼产品4个,重庆优质气候农产品1个、重庆好粮油产品5个,“巴味渝珍”授权产品10个,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试点企业3家。
此复函已经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审签。对此答复函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评价反馈区政协提案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8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杜俊灵;联系电话:18166360209;邮政编码:40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