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农委〔2024〕13号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印发《铜梁区2024年春耕工作及大春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提升技术要点》的通知
各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产业培育中心:
2024年粮食生产坚持稳定播种栽插面积、找准增产问题短板、努力从生产管理和栽培技术上提升单产为抓手,突出抓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淀粉高品质甘薯推广等技术模式推广应用。为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粮食增产技术宣传推广工作,实现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现将《铜梁区2024年春耕春播春管工作重点》和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技术要点印发给你们,希各镇(街道)抓早抓实,为2024年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附件:1.铜梁区2024年春耕春播春管工作重点
2.铜梁区杂交中稻-再生稻单产提升技术要点
3.铜梁区杂交玉米单产提升技术要点
4.铜梁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5.铜梁区甘薯单产提升技术要点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2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铜梁区2024年春耕春播春管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资市场检查保生产
春耕备耕农时紧,农资需求正当时,各镇街要抓紧行动起来,检查属地农资经销商和农机销售商,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是否充足到位,是否存在未经审定的品种和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积极配合区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区市场监管局等执法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切实保障农资供应,保障农业生产资料安全。对村、社干部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农户到正规农资商家购买,索要保留农资购买票据,备足种子和肥料,特别关注外地游商贩进村入户的“忽悠团队”,销售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化肥来忽悠老百姓,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生产者利益。
二、做好蓄水保水抗旱保春耕准备工作
常年春季雨水较少,春水贵如油。目前大多数稻田机收后蓄水较差,特别是规模种粮大户面积较大田块较分散,更要提早规划引水耕地,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宁可田被淹也不能田干,不能抱着等雨水来的思想,避免出现无水育秧、等雨栽秧的现象,延误农时影响大春生产。春夏之际部分地方有可能出现干旱,特别是经过农田整治改造的田块,蓄水保水困难,要做好抗旱保苗的准备,及时检修抽水机械是否能正常运行,清理引水渠道,协调水源,确保沟渠畅通水源到田。
三、加强小春油菜田间管理
油菜即将进入抽苔开花期,能否实现高产后期管理很重要。一是增施苔肥,立春后视苗情施肥,泛黄弱苗亩追施尿素5—6公斤;二是清理三沟,排水防渍,降低湿度,促进根系健康生长;三是重防菌核病和芽虫。初花期亩用40%菌核净60克+70%吡虫啉6克+98%磷酸二氢钾晶体75克+国光硼45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40毫升+25%咪鲜胺乳油30毫升+新美洲星50毫升兑水45公斤晴天下午喷施防治蚜虫、菌核病和增施叶面硼、叶面钾肥,达到“一喷四防”的目的,确保增产增效。
四、切实稳定大春粮食播栽面积
稳定大春粮食播种面积是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和根本保障。目前,耕地撂荒问题通过各级共同努力已基本消除,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季节性撂荒,大春生产有可能出现新的撂荒地。撂荒地是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涉及粮食安全,要引起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组织开展检查,不能应付了事,避免再出现年年开荒又撂荒反反复复的现象。对新开垦出来“红斑耕地”要落实生产主体,不仅要恢复种粮,还要种好粮,多产粮。
五、科技支撑提升单产水平
一是选择高产优质的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主推品种,受污染耕地选择低吸附水稻和玉米品种,从品种上奠定高产基础。二是选择针对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作物经过专家推荐的专用肥料配方以及从化肥减量角度推荐的有机无机肥,适量足量平衡施肥促进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达到最佳状态,从施肥环节把握住单产提升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三是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绿色防控,针对性开展防治,为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做好技术保障。
六、开展宣传培训和示范引领
目前,在家种地的基本上是60岁以上的老人,种庄稼是凭传统经验,对于种子、肥料、农药的选择基本上是听当地农资经销商的,对于新的技术推广不太容易接受,很难识别真假农资产品,贪图便宜而被流动经销商忽悠。全区普遍存在的是“稀大窝”密度不够、重施“尿素”苗架好营养失衡、“杂草多”用药量大防除难等实际问题,产量潜力没有显现出来。各镇街结合当地实际,找出粮食单产提升的痛点和难点,依托种粮大户建立新品种、新技术针对性的高产示范片,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经过不断的示范引领,促进当地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增加种粮收益。
附件2
铜梁区杂交中稻-再生稻单产提升技术要点
一、选用良种。推荐选用神农5优28、神农优228、U8优28、泰优98、神9优52、恒丰优珍丝苗等重庆市水稻主导品种,亩用种1公斤以上,直播稻和机插秧亩用种1.5公斤以上。
二、适期播种。根据茬口合理安排播期,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上旬保温育秧;种子用强氯精消毒液浸种12小时用水冲洗浸泡24小时再催芽至粉嘴,播种后起拱膜保温育秧。
三、培育壮秧。采用保温育秧方式,加强苗床管理,晴天膜内温度达到30—35℃时,应揭膜通风降温,适时追肥培育适龄多蘖壮秧,为高产奠定基础。
四、合理密植。秧龄30-35天,叶龄4-5叶即可带土、带肥、带药移栽,采取规范化栽秧,规格为9寸×6寸,亩植1.1万窝;机插秧亩植1.2万窝以上,直播稻亩苗数达到3万苗以上。
五、重底早追。选择40%(23-7-10)、40%(22-8-10)、30%(18:7:5)+有机质≥10%有机无机复混肥,亩施40-50公斤作底肥,栽秧后7—10天,结合早施追肥。
六、综合防控病虫草害。根据病虫预报,抓住有利时机,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按照使用剂量使用。稻瘟病选择三环唑、笨甲醚菌脂、稻瘟灵等,纹枯病选择笨甲·丙环唑、笨甲·醚菌脂、井冈霉素等,螟虫选择康宽、四氯虫酰胺、福戈等,稻飞虱选择吡虫灵、敌敌畏、吡呀·呋虫胺等,除草剂选择氰氯草脂、二甲·灭草松、双草醚等。水稻破口期注意抽穗期预防穗颈瘟和稻曲病。
七、适时施足再生稻发苗肥。头季中稻散籽后(成熟前15-20天)及时施足促芽肥,亩施尿素15公斤,有利于中稻养根促芽生长。
八、看芽抢收头季,保证留桩高度。当全田谷粒黄熟95%以上、70%的植株倒二、三节芽长达2厘米以上时收割,留桩高度达到33~40厘米,争取倒二节休眠芽成穗,提高再生穗率。
九、强化再生季田间管理。一是及时施好发苗肥和穗粒肥。在头季稻收割后,亩施用尿素5~10公斤作发苗肥;二是加强田间水分管理,收获头季稻后立即复水,田间保持湿润发苗、浅水长苗。三是及早防治病虫害,注意三代螟虫防治,确保再生稻丰收。
附件3
铜梁区玉米单产提升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用: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玉米品种,如Q玉318、华试919、Q玉518、大爱12、渝单821等。
二、适时播种:一般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亩用种量为1.5公斤,保证苗全、苗旺、苗齐及苗匀。
三、合理密植:玉米最适合的种植密度为:每亩2800-3000株左右。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应适当大点;株型披散的品种,种植密度适当减少。
四、重施底肥:选择40%(22-8-10)、30%(18:7:5)+有机质≥10%有机无机复混肥,亩施40-50公斤作底肥,重视攻苞肥施用。
五、病虫害防治: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白僵菌、BT乳剂、噻虫嗪、吡虫啉等重点防治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地老虎、玉米螟、大螟、粘虫等病虫害。
六、适时收获:当全田90%以上植物根茎发黄、花穗苞叶枯白、子粒发硬及凸显子粒固有颜色时,即表明完全成熟即可获得。
附件4
铜梁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一、选好品种
玉米品种选用植株较矮、耐密、抗倒、高产、生育期适中的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品种,如Q玉318、华试919、Q玉518、大爱12、渝单821等,大豆品种选用耐阴、抗倒伏、耐密植的品种,如渝豆11、渝豆3号、中豆46等。
二、规范带植
(一)分带套作。
采取2.4米开厢,种2行春玉米3行春大豆。玉米带宽40厘米(两行),大豆带宽60厘米(带内种2行春玉米,行距40厘米,窝距40厘米;种春大豆3行、行距30厘米,窝距25厘米;夏大豆播种2行,行距60厘米,窝距25厘米),玉米与大豆带间距70厘米。玉米实行育苗移栽或人工点播的,每窝留双株,窝距37厘米,大豆点播窝留2-3株,窝距25厘米。机播玉米、机播大豆每窝均留单株,窝距减半。保证种植密度,每亩玉米3000株左右,每亩春大豆7000株左右,夏大豆5000株左右。
(二)分带间作。
采取2.7米开厢,种2行春玉米4行春大豆。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90厘米(带内种春玉米2行,行距40厘米,窝距33厘米;种春大豆4行,行距30厘米,窝距28厘米;夏大豆播种3行、行距45厘米,窝距3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70厘米。玉米育苗移栽或人工点播的,窝留双株窝距33厘米,大豆点播的窝留2-3株,窝距28厘米。若机播窝留单株,窝距减半。亩植玉米3000株左右,春大豆7500株左右,夏大豆5000株左右。
三、田间管理
施肥:玉米推荐选择40%(22-8-10)、30%(18:7:5)+有机质≥10%有机无机复混肥,亩施40-50公斤作底肥,玉米施肥位点施肥点距玉米带25厘米处。大豆推荐选择30%(13:8:9)+有机质≥10%有机无机复混肥。
除草:以芽前封闭除草为主,苗后定向除草为辅。在播种后2天内,雨后无风、土壤湿润,立即封闭除草。
调节剂控高:在玉米8—10片叶时,亩用胺鲜·乙烯利(玉米矮丰)25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大豆在分枝期和初花期分别用5%烯效唑20—50 克兑水30公斤喷雾。
微肥促花保荚:大豆分枝期、初花期与鼓粒初期,结合病虫统防及调节剂处理喷施叶面肥。
病虫害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大豆初花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和大豆食心虫。
附件5
铜梁区甘薯单产提升种植技术要点
一、选好种子
根据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的甘薯品种:渝薯27、渝薯15、商薯19、烟薯25、普薯32等。
二、适时育苗
在2月中旬温度达到15度左右时,先做好苗床,将种子横放连接排在苗床上,行间距5公分左右,盖上细土,用喷雾器将土喷湿,盖好地膜,复盖天膜,保湿保温,到芽苗长到20公分以上时,就可以剪插移栽。
三、施足基肥、整地起垄
提前15天深翻25-35厘米,起垄前施足基肥,包括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亩,薯类专用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随起垄机械撒入垄内,垄距70~80cm,垄高25 -30 cm。起垄时撒入5%辛硫磷颗粒剂2kg/亩防治地下害虫。
四、适时早栽
温度在15度以上的情况下,扦插越早越好,一般春薯4月下旬到5月份扦插为好,薯苗以横斜插为好,深度栽入三个节为宜,节间结薯多。
五、合理密植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和特性确定合理的扦插密度,间距一般为25厘米左右,土壤肥沃的田地每亩扦插薯苗3500株左右,土壤偏瘦的田块在4000株左右。
六、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
作垄后趁土湿润,打一次除草剂,防止杂草生长,中耕2-3次,结合中耕培土扶垄,甘薯怕渍水,一定要及时排除。干旱严重时,有条件的要及时搞旱。
七、及时提藤
甘薯翻藤打乱了养分输送,一般要减产30%,只能提藤、抓松、扯断根毛。提藤时不要打乱方向,仍放回原处。由于甘薯藤蔓生长力旺盛,节间不定根较多,提藤是提高甘薯产量的关键。
八、防治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较少,但不能麻痹大意,地下害虫有地老虎、红蚂蚁、应用敌百虫、石灰或其他农药。田间害虫主要有大螟、卷叶虫,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等及时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