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农委〔2024〕103号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抓好2024年晚秋生产的通知
各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产业培育中心:
今年我区水稻、玉米、红苕等大春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奠定了大春粮食稳产丰产的基础。目前,玉米进入成熟收获期,水稻绝大部分进入灌浆成熟期,丰收在望,红苕长势正常,未来气候多变,完成今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还不能充分肯定。晚秋生产是我区的优势,也是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关,为确保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现就做好晚秋生产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晚秋生产工作思路
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突出抓好以再生稻为重点的晚秋粮食生产,因地制宜抓好秋洋芋、秋红苕、秋糯玉米、秋大豆等传统晚秋作物,扩大秋菜的示范推广,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做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普及稻草还田免耕种植等实用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量,增加农民收入。
二、抓好晚秋生产关键技术
再生稻:再生稻是我区主要晚秋优势作物,在关键技术上要重点抓好六个环节:一是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根据水稻生育进程,适时施肥,亩施尿素10公斤以上,做到浅水(湿润)施肥以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适时抓住有利天气,收割中稻(稻田开裂后实施机收,减少稻桩机械碾压损失),高留稻桩,确保再生稻在九月中旬抽穗扬花;三是推广稻草还田培肥保湿;四是中稻收后看苗补施发苗肥,亩施尿素3-5公斤;五是搞好蓄水保水,适时适量施好“920”,在抽穗扬花初期亩用1—2克叶面喷施;六是突出抓好以三代螟虫、稻纵卷叶螟为主的病虫害防治。
秋洋芋:一是选用脱毒种薯,如鄂马铃薯5号、脱毒米拉、渝马铃薯5号、中薯5号、鄂马铃薯3号、青薯9号,每亩用种80—100公斤;二是搞好种子处理:种子进行切块摊凉,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0—15分钟,捞起凉干,用黑白灰(三份草木灰、一份石灰)裹种再催芽;三是适时播种:秋洋芋一般以8月下旬和9月上旬播种为宜,推广稻草覆盖技术;四是亩施用测土配方专用肥25—30公斤,猪粪水20担,灰渣肥10—15担;五是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秋大豆:秋大豆选择在海拔400米以下,8月10日前能播种,有一定水源保证的半沙半泥田种植。要选用浙春3号、渝豆1号良种,把握好抢湿播种、拌菌施肥、治虫三个关键技术环节。
秋糯玉米:选择渝糯7号等早熟品种,于8月10日前抢湿播种,亩植1800—2000窝,亩株数达到3600—4000株,施足底肥,重点防治螟虫,采取人工辅助授粉增加产量。
秋菜:种类有莴笋、大白菜、萝卜、芹菜、莲花白、花菜、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大力推广免耕浅耕技术和稻草还田技术。生产上抓好五个环节:一是区域布局,选好品种;二是抗热育苗,一般7—8月播种,搭棚遮阳培育壮苗;三是适时栽插,不同品种确定不同的密度,早秋菜展开度小,可适当密植;四是早追肥勤抗旱保苗;五是及时采收上市。
三、抓好晚秋生产示范
我区晚秋生产已形成一定的区域特色,各镇街要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的特色建立300亩以上晚秋生产示范片,区农技中心抓好1000亩以上核心示范片。再生稻示范片采取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晚秋生产。把握适时足量施再生稻促芽肥、稻草覆盖栽培秋洋芋等关键技术,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晚秋生产的种植效益。
四、提高对抓好晚秋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晚秋生产内容丰富,宜种的作物品种较多,同时晚秋生产具有成本低、时间短、产量高、品质优、商品率高、效益好的特点。各镇街要充分认识抓好晚秋生产对今年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克服晚秋生产靠天的思想,要及早规划,落实晚秋生产内容,组织技术培训,搞好晚秋示范现场,安排资金和人员,加强领导,切实抓好晚秋生产。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7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