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农委〔2024〕109号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铜梁区水利局
重庆市铜梁区气象局
关于印发2024年铜梁区科学应对汛期自然灾害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强化监测预警,健全部门联合会商和应急响应机制,牢牢掌握抗灾夺丰收主动权,根据《重庆市市农业农村委会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应急管理局重庆市气象局关于印发2024年重庆市科学应对汛期自然灾害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的通知》,结合我区实际,区农业农村委会同区水利局、区应急局、区气象局,制定《2024年铜梁区科学应对汛期自然灾害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全力抓好汛期灾害应对,努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现将预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抓牢灾情防控,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铜梁区水利局
重庆市铜梁区应急管理局 重庆市铜梁区气象局
2024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4年铜梁区科学应对汛期自然灾害
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
主汛期(6—8月)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叠发期,是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抗灾夺丰收任务重、难度大。据预测,今年我区暴雨洪涝偏重,强对流天气多发,高温略多,有轻到中度气象干旱,将对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提早落实防范措施,科学防灾、有效减灾、积极救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背景
预计主汛期我区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区域性和阶段性自然灾害明显。一是暴雨洪涝偏重。我区暴雨日数为3~5天,涪江、嘉陵江四川境内干流降水偏多,流域强降水诱发过境洪水、流域洪涝风险较高。二是强对流天气多发。2024 年雷电、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可能多发,我区为强对流天气灾害一般风险区。三是高温略多。汛期35℃以上高温日数为30~35天,较常年(28天)略偏多,较2023年(37天)略偏少;37℃以上高温日数15~20天,较常年(13天)和2023年(10天)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40℃,平坝、河谷地带可达42℃左右。四是有轻到中度气象干旱。从8月中下旬开始,我区有20~25天轻度气象干旱,局部有中度气象干旱。五是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根据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结合天气预报等因素初步研判,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存在中等发生到偏重发生的风险;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害局部区域存在重发风险。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增加。
二、重点任务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突出重点地区,围绕主要作物,狠抓关键农时,落实关键技术,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千方百计抗灾夺丰收。
(一)防洪涝降渍害。防御江河洪水。科学实施大江大河大湖大库大闸等流域防洪骨干水工程的联合调度,有效调控江河洪水,减轻洪水淹没损失。提前做好准备。及早清理疏通农田排水渠道,做好防汛和农机设备检修,及时调剂调运柴油、水泵等防灾救灾物资。对低洼易涝地块,采取挖排水道、积水坑、疏通沟渠和机械强排等措施抢排积水,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加强灾后田管。对受涝田块,边排水边洗苗,及时清除烂叶;排水后及时追肥、中耕划锄,养根护叶;对因涝绝收地块,提早准备救灾种子,及时改种补种。灾后消杀防疫。对因灾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养殖环境消杀,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和扩散。
(二)防干旱保生长。做好抗旱调度。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精准开展骨干水工程抗旱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充分发挥现有水工程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为抗旱提供水源保障。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强灌区管理。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强化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充分发挥灌区粮食稳产“主力军”作用,优化调整灌溉计划,维护正常灌溉秩序,实现应灌尽灌、精准灌溉。建设水源工程。加强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及时维护修缮抗旱水源工程及设施设备,提升干旱应对能力。强化节水措施。提前做好灌溉设施和抗旱机井检修、农灌渠道清淤和防渗改造等工作;严防跑冒滴漏,提高灌溉效率,积极推广管灌、喷灌、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时浇水增墒。有灌溉条件田块,集中水源浇水保苗;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管网延伸、拉水送水等方式,尽力保灌;因旱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搞好改种补种。农艺措施保墒。采取中耕、高培土的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增加植物抗旱性,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连续多次喷雾,降温增湿,为叶片提供必须的水分及养分。
(三)抗高温防热害。浇水降温促生长。一旦出现高温,有水源条件的,加强水分管理,缓冲高温影响,水稻采用浅水勤灌、日灌夜排等措施,降低土壤温度。提前检修供水设施,加强养殖用水保障,用好水帘、风机等设施设备,降低畜禽圈舍室温。农艺措施降温。没有水源条件的旱地作物,叶面喷施保水剂,合理追施钾肥,通过秸秆覆盖和中耕松土减少水分蒸发。对果树、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覆盖遮阳网遮荫降温;对有地膜、反光膜等覆盖物的菜园、果园,及时掀开透气,减少高温热害。
(四)防病虫减损失。对水稻“两迁”害虫,要联防联控、分区治理,稻飞虱重点“压前控后”、严防穗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上三叶”(功能叶)。对二化螟,大力推广栽培避螟、灌水灭蛹、诱杀成虫压低发生基数,抓住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选用高效低风险农药防治。对稻瘟病,严控苗瘟、叶瘟流行,狠抓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穗瘟流行危害。对草地贪夜蛾,采取灯诱性诱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控制卵和幼虫、科学用药控危害等措施,层层阻截,压低虫源、延缓北迁。对玉米螟,大力推行秸秆粉碎还田、放蜂治螟、生物防治等措施,突出抓好大喇叭口期药剂防治。此外,对其他作物病虫害,要加密监测预警,一旦达到防治指标,立即组织统防统治、应急防治,严控大面积流行危害。
三、强化服务保障
各镇(街道)务必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测预警,分区分类指导,落实关键措施,全力以赴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
(一)强化协同配合。区级有关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农业农村部门要组织专家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意见,关键农时把力量压到一线,强化抗旱保苗、排水降渍、化控防倒、病虫防治等措施落实,重大灾害发生时组织科技小分队、专家指导组下沉一线分区包片开展指导服务。水利部门要加强汛情旱情监测预报预警,科学精准调度运用流域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保障防洪安全、农业灌溉和养殖用水,加强对地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指导。应急管理部门要做好救援救灾物资准备,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开展汛情旱情灾情应急处置和救援救灾。气象部门要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二)强化防灾准备。要抓紧调度种子、肥料、饲草料、农兽药和柴油等农业生产救灾物资储备情况,做好调剂调运,满足抗灾救灾需要。做好大功率水泵、打井机、移动浇灌设备、履带式拖拉机、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移动式烘干机等应急救灾机具准备,组织动员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和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做好农业防灾救灾准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年度建设任务落地,提高农田防灾抗灾能力。
(三)强化监测预警。要加强应急值守,关键时期、关键岗位坚持24小时值班,持续关注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加密灾情调度,实行调度会商和重大灾情及时报告制度,准确掌握雨情、水情、墒情、苗情、汛情、旱情、灾情和病虫情,科学评估灾害影响,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报告灾情及抗灾进展。
(四)强化技术培训。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指导,普及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术措施,推广各镇(街)推进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重大行动、政策措施和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主动避灾救灾能力。同时,密切监测农业受灾等舆情和信息,正面宣传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