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商务委员会
关于开展农村商贸流通“六大行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推进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产品高效流通,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满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现就开展农村商贸流通“六大行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力实施农商互联行动,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一)完善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借助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等项目实施,补齐农产品预冷、加工、分选、包装、冷链仓储等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短板,积极引导生产型龙头企业向销售端布局、流通型龙头企业向生产端延展,助力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引导推进品牌打造,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流通水平。
(二)强化农产品流通物流基础。支持邮政公司等骨干物流公司网点下沉,培育一批网络体系健全、资源整合高效、运营服务规范、产业支撑明显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支持物流、邮政、快递、商贸等企业推进市场化运营合作,持续推进站点、仓配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区镇村三级物流统仓共配,探索开展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农用物资下乡双向配送服务,降低农村地区物流成本。以产地保鲜仓储为重点,构建多层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网络,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有序衔接,搭建从产地到餐桌的绿色、便捷、安全物流体系。
(三)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构建产销对接工作机制,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产销对接平台。引导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大型餐饮、电商平台等流通企业,采取订单农业、产销一体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建立利益紧密联结、产销密切衔接、长期稳定合作的新型农商关系,扩大农副产品直采规模。指导各类展会活动加强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
二、大力实施农村商业设施提升行动,完善农村品质生活供给体系
(一)优化城区配送中心建设。引导大型连锁商贸企业下沉镇街发展,鼓励各种资本参与农村流通企业改组改造,通过组织创新、资源整合等方式做大做强,推进城区配送中心(仓储式卖场)规范化建设,采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信息化调配等现代流通方式输出管理与服务,提升农村地区品质生活服务供给能力。
(二)推进镇街商贸中心建设。指导整合多方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通过企业自建、招商引资、股权合作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改造一批规模适度的镇街商贸中心,集聚菜市场、连锁超市、商业特色街、品牌专卖店等商业设施,推动购物、餐饮、住宿、娱乐、康养、休闲、金融等业态整合,满足农民消费升级需求。
(三)提质农产品市场建设。编制《重庆市铜梁区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指导推进全区农产品市场科学合理布局。继续加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开展标准化智慧化菜场建设试点,集聚资源改造提升老旧农贸(集贸)市场和菜市场,增加禽肉产品冷链经营设施配备,不断夯实市场体系建设基础。推动加强成渝两地农产品双向流通。
(四)引导乡村便民服务网点建设。支持连锁商贸企业延展服务深度,聚焦村社输出管理与服务,依托现有夫妻店、电商服务点等载体,采取加盟或代理等方式,不断培育和改造提升村级消费网点,增加品质商品供给,提高农村地区日常消费便利度。
三、大力实施农资综合服务升级行动,提高农业生产保障能力
(一)健全农资流通网络服务体系。依托供销、邮政等组织体系,加强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推进网络终端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夯实服务基础。支持供销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区域性农资市场、农资配送中心、农村农资流通网点,形成上下贯通、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农资流通网络体系。推进传统农资经销商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发展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线上线下融合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比例。
(二)保障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市级化肥储备管理规定,加强农资储备,加强投放调度,确保市场供应量足价稳。建立农资动态监测机制,健全农资供应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及时掌握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动态。加强农资质量管理,从进货源头保障商品质量。实施“绿色农资”行动,增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推广,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三)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推行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形成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张网。支持基层供销合作社、农资经销商整合资源,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资购销、配送、技防等“全程化”“保姆式”“菜单式”“订制式”服务。推进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功能融合互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发挥“三社”在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全面助推农业发展。
四、大力实施数商兴农行动,赋能农村产业创新发展
(一)提升农村电商服务支撑能力。推动城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提升企业孵化、人才培训、品牌培育、营销推广等服务,支持电商服务站点与供销、邮政、便利店等开展资源整合,增强电商服务体系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每个乡村振兴重点镇建设1个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电商服务全覆盖。
(二)强化农村电商主体培育。支持东珠易田、龙乡好礼等区级电商平台发展,鼓励城区建设区域特色电商平台或区级特产馆。引导电商企业加强物流配送、农产品分拣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涉农主体开展网络销售,提高农产品数字化和电商销售比例。
(三)加强网货产品培育和品牌打造。推动电商平台与政府、农特产品企业深化产销对接、品牌推介,推进农特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电商化改造。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个性品牌互动协同的农特产品电商优质品牌,建设产业融合的网货生产基地。深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发挥消费大数据对生产制造的引导作用,探索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等新模式。推动每个乡村振兴重点镇形成1-2个农村电商主导产业,打造3个以上网络热销爆款产品。
(四)培育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针对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等不同人群深入开展短期、中期、长期结合的递进式培训,更加注重跟踪服务和培育孵化,鼓励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实训基地,提升培训转化效果。积极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电子商务新模式,鼓励引导返乡电商从业者、返乡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等运用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培育打造带货直播、达人等,壮大农村网商微商群体。
五、大力实施农村消费促进行动,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力
(一)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鼓励有条件的镇街、企业开展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推进实施农村地区家电以旧换新,促进农村地区汽车、家电消费。鼓励开展特色消费促进活动,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深入乡镇开展品质商品巡展,丰富农村地区消费供给。鼓励城镇有实力、信誉好的市场主体下沉,建设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提供农村餐饮、住宿、理发、养老、家政、信息等消费,丰富农村居民服务消费供给。
(二)推动农村商旅文融合发展。鼓励农村立足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园等乡村休闲消费产业,推动农业观光、体验休闲、乡村度假、农村康养等复合型业态发展,推动餐饮住宿与创意农业、文化养生等深度融合,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三)净化农村市场消费环境。加强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协作,完善城乡联动和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推进农村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起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农村市场监督体系。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畅通农村消费投诉举报渠道,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及农用生产资料等违法违规行为。逐步完善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放心消费。
六、大力实施商务帮扶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深入推动扶贫企业、脱贫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的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进商圈、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电商平台,提档升级消费帮扶产品专区。依托粮食、肉类等储备制度,探索优先收储扶贫企业、脱贫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符合条件农产品机制。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建立以柑橘、榨菜、花椒、李子等为重点的农产品监测预警机制,推进滞销农产品应急销售,防范化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总体目标全面完成
各镇街、有关单位要将推动农村商贸流通发展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工作领导,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争取各部门各层面的发展支持资金和政策,不断补齐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短板,统筹推进农村商贸流通“六大行动”,确保目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全面形成以商贸流通企业为主体、以农产品市场和连锁商业网点为基础、以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为支撑的线上线下融合、上行下行并重、农商互联互通、商品高效流通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到2025年,全区农产品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城区商贸连锁经营企业和配送中心、镇街商贸中心、村级便利店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产品、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畅通、效率显著提高,农村消费潜力有效释放,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全区网络零售额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
重庆市铜梁区商务委员会
2021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