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4%,工业税收增长21.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10.3%。
二是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实施“博士直通车”等科研项目116项。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4个、市级数字化车间18个,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3个。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15亿元、增长20%。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54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
三是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参与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编制。着力推动铜梁大足一体化发展,“大铜新区”总体方案编制上报。与遂宁、潼南等市区共建人才共育园、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联合遂宁、安岳、简阳共同举办“川渝携手创汇铜梁”第二届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梳理“跨省通办”事项210项,办结业务9922件。
四是产业提质行动加快实施。引进工业项目67个,总投资391.4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49个,竣工投产26个。爱玛科技西南制造基地一期建成投产。“西部美谷”展示中心即将竣工,规模1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落户铜梁。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80.8亿元、增长12.2%,全区工业用电量、用气量分别增长19.6%、36.2%。丰富现代服务业业态,协信星光天地顺利开业,举办川渝特色商品展、消费帮扶展等会展活动,拉动消费3.5亿元。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唱响“周末到铜梁”,土桥镇和六赢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
五是乡村振兴全面提速。全年粮食产量35.5万吨,出栏生猪45万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6.4万亩。农业总产值实现98.1亿元、增长9.8%。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村庄规划、产业规划编制,农村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开通城区至土桥、庆隆公交客运。建成乡村振兴车间49个,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入选全国推广典型案例。
六是城市品质明显提升。科创新城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淮远新区建设提速,乡逢路等5条道路基本建成,综合管廊结构工程全面建成。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6个,启动民主路片区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投用,新建、改造城镇雨污管网70公里。有序推进平滩、大庙、太平等小城镇建设。整治小区违法建筑1.1万平方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智能化系统上线运行。
七是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结合实际推出特色改革34项,营商环境、城市管理等7项工作获市政府督查激励。探索“智能秒办”改革,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125件事项上线运行。严格政府债务“借用还管”全过程管理。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OTC挂牌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16家、4家。参与重庆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实现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备案,建立外资企业行政管家服务制度,引进外资企业2家、引资金额6000万美元。
八是生态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河长制,治理水产养殖尾水6886亩,新增生态养殖9883亩,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五个一律”治污做法列入全市河长制典型案例。全面推行林长制,扎实抓好森林资源“四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经验全市推广。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4天。完成龙璋纸业白泥渣场整治。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九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0件实事,25件重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新增就业1.3万人。全面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成敬老院2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个。建设城乡居民健康大数据共享平台,初步建立信息互通、医防协同的城乡健康管理新机制。建成区级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有效提升院前急救能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妥善处理重庆巴川中学“公参民”问题,职教中心三期工程、金砂小学建成投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铜梁校区项目正式签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百日行动”,落实常态化安全监管“十条措施”,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信访“治重化积”专项工作,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实施全民反诈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推行“村村见警”警务模式,实现恶性刑事案件等“六个零发生”,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双提升”。
十是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持续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健全完善一触即发、一步到位、高效运转的突发疫情应急指挥体系,压紧压实属地、属事、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年无确诊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