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府发〔2022〕17号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铜梁区先进制造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铜梁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铜梁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2022年11月
目 录
前 言 6
第一章 产业发展现状及形势 7
一、发展现状 7
二、面临形势 10
(一)发展机遇 10
(二)面临挑战 12
第二章 总体思路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基本原则 13
(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13
(二)坚持创新驱动、智慧赋能 14
(三)坚持布局优化、产业集聚 14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14
三、发展定位 14
(一)成渝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5
(二)现代制造业基地 15
(三)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示范区 15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16
四、发展目标 16
第三章 产业发展重点 19
一、主导产业 20
(一)装备制造产业 20
(二)电子信息产业 24
(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28
二、特色产业 33
(一)消费品产业 33
(二)健康美妆产业 34
三、配套产业 36
(一)物流服务业 36
(二)科技及人才服务业 37
(三)金融服务业 37
第四章 主要任务 39
一、推动产业补链升级 39
二、强化产业集群发展 40
三、提升产业创新水平 41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43
五、增强产业园区支撑能力 44
六、推进产业开放合作 46
七、深化产业绿色发展 47
第五章 保障措施 49
一、强化产业统筹管理 49
二、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49
三、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50
四、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50
五、推进专业精准招商 51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51
附件:铜梁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表 53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时代重庆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极为关键的五年。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铜梁承担着“当好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任。全区坚持首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加强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加快推进新签约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构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3+N”现代产业体系。
在此背景下,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铜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特编制《重庆市铜梁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6.24亿元,增速4.6%;工业增加值达到254.5亿元,增速5.8%。“十三五”时期,工业增加值累计达到1035.59亿元,年均增速9.3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61.3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产业集群日益壮大。“十三五”时期,全区大力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打造重庆智能终端产业园、重庆(铜梁)汽车零部件产业示范园、重庆新能源材料产业园等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20年,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44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0%,总产值522.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2%。其中,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有171家、38家、35家,分别实现产值360.4亿元、93.98亿元、68.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18.8%、6.5%。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初见成效,为“十四五”时期铜梁区发展先进制造产业、打造“3+N”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1-1 铜梁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布(左)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布(右)
工业质效持续提升。“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全区工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庆兰、新民康2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庆兰、新民康、英力3家企业获评“双百”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4户,市级“隐形冠军”企业实现零突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新增3户。新兴产业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双新”企业、战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有104家、52家、94家,分别实现产值274.41亿元、88.54亿元、241.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6%、10.9%、12.7%。
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创新平台建设效果显著,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0个;建成铜生、重润、金骏工谷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积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体系,推动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与企业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强与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打造“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加快建设生态数字花园高新区。
两化融合初见成效。全区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40余个,认定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11个,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68.3%,运营成本降低28.7%。
区位优势日渐显现。高速路网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0公里,路网密度为6.6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重庆主城都市区前列;干线公路网升级改造加快实施,省道规模、质量大幅提升,公路网总里程达4580公里,为融入大通道干线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城轨快线璧铜线开工建设,加快实现铜梁与中心城区之间30分钟通勤;成渝中线高铁在铜设站并启动建设,渝遂绵(兰渝)高铁完成预可研编制,渝遂复线高速、铜安高速和合璧津高速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铜梁的区位优势。
图1-2 铜梁区位图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铜梁全面启动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110、220千伏变电站13座,正在推进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建设,电力保障梯度体系完备齐全;页岩气日产量达50万立方米,全区日供气能力可达300万立方米。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我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相互叠加激荡的时代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处于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人工智能、大数据、5G(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实现链式突破,并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产品性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在此背景下,国际制造业将呈现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自动化、服务化、品牌化等6个重要趋势,智能工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正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效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孕育壮大,为铜梁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从全国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加快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阶段,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并在集成电路、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航空航天装备等新兴领域加快创新布局,着力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科技驱动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共识,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升级大势所趋,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发展成为主攻方向。
从重庆市看,重庆制造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基本完成由国家老工业基地向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转型。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谋划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加速形成。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兼具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将迎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叠加的发展机遇。
就铜梁而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重庆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主城都市区融合发展,均为我区先进制造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有利于我区进一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充分释放发展潜能。铜梁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关键节点的优势,也为我区聚焦承接成渝两大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创造了良好条件。
制造业发展竞争加剧,各国围绕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和科技革命制高点的争夺更趋激烈。少数发达国家正酝酿通过重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技术封锁等手段对我国制造业进行遏制和打压,意图将中国制造困死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新兴经济体充分利用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分流效应,对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区工业经济总量还不大、工业支撑力还不够强、产业能级不够高,多数企业以生产低端产品和配套产品为主,缺乏价值链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上还处于在新一轮发展动能培育转换、产业优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全市的经济版图上还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铜梁虽初步形成以三大主导产业为引领的产业集群,但各集群内实际关联度并不高,价值链衔接也不紧密,“集而不群”问题较突出,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弱,部分产业链缺失核心环节,关键零部件需从外采购,产业链、供应链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因此,全区须深刻认清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坚持首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着力构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3+N”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深度参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大抓工业、大抓产业、大抓实体经济、大抓开放发展,加快建设重庆西向发展桥头堡,努力争当成渝中部崛起排头兵,不断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构建智能绿色、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破除制约各类要素资源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政府调控重点放在系统培育产业发展生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和引导消费需求等方面,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先进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加基础领域和战略环节技术产品供给,增强产业竞争力。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加快新技术在产业、企业和产品中的植入渗透,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更好激发产业增长潜力。
立足当前产业现状,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做好总体设计,加强规划指引,突出产业发展重点,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强化与周边区县产业协同,加快构建细分特色产业链条。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等要求,持续降低现有企业能耗水耗物耗水平、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新项目环境、安全准入,不断提升制造业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用更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影响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十四五”时期,全区坚持首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将铜梁打造为成渝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示范区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产业高地”为目标,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态,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形成高能级、高层次、高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汇集、产业链条完善,联动成渝、融入主城、对接沿海的成渝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推动铜梁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全面提速,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两个关键,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推进军民融合,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构筑成渝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
紧抓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重大机遇,重点围绕储能电池的上下游产业链,通过招大育强,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旗舰项目,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龙头企业带动、配套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互促共生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储能电池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不同应用场景的试点示范,形成高端高质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储能之都。
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形成以现代物流服务业、科技及人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依托现有各种物流要素和物流资源,提升枢纽节点的服务能级,构建物流配送核心网络,加快建设信息化程度高、辐射范围广、区域竞争力强、多业态融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5年,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打造更高能级更强支撑的产业高地。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四五”时期,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在制造企业中的比重。到2025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骨干企业数量达20家以上。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四五”时期,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到2025年共建市级及以上研发创新平台60个以上,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力争建成1—3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投入10亿元财政资金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推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5%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50家以上。
“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十四五”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加速渗透,范围显著扩展、程度持续深化、质量大幅提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整体水平持续提高,智能化改造项目达30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累计达45个。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持续深入,企业形态加速向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转变,高新区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0%,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生产方式在重点领域得到深度应用。
“两业”深度融合显现。“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和培育其他新业态新模式。深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关联,强化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有机融合,推进消费服务重点领域和制造业创新融合,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质效。
绿色制造加速发展。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到2025年,全区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单位GDP能耗和能耗消费总量控制完成市定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13.5%。
表2-1 铜梁区先进制造业“十四五”主要发展目标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指标属性 |
2020年现状 |
2025年目标 |
总量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预期性 |
606.24 |
1300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预期性 |
254.5 |
390 | |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预期性 |
128.18 |
245 | |
创新 |
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数(家) |
预期性 |
- |
500 |
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数(家) |
预期性 |
24 |
150 | |
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个) |
预期性 |
30 |
60 | |
智能 |
智能化改造项目累计数(个) |
预期性 |
- |
300 |
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累计数(个) |
预期性 |
12 |
45 | |
绿色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
约束性 |
- |
13.5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下降率(%) |
约束性 |
- |
上级下达 | |
1.“-”表示“十三五”期间未进行考核统计,无现状数据。 |
依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铜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国共产党重庆市铜梁区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精神,在“十四五”时期,铜梁区将构建先进制造业“3+N”产业集群体系,重点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链体系完整、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融合企业集群和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消费品、健康美妆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产业优势;配套发展物流服务业、科技及人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服务铜梁、辐射成渝、面向全国,融合现代制造、科技研发、现代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先进制造示范区。
图3-1 铜梁区“十四五”时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
“十三五”时期,全区装备制造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通用装备等。汽车零部件产品涵盖车身结构、发动机缸体、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电控系统等多种类型,以庆兰、新民康、南雁、新红旗缸盖等为代表企业,主要配套于奔驰、长安、五菱等主机企业;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有颢晨、川普等,主要零配件产品为摩托车发动机箱体、箱盖、消声器、曲轴、保险杠等,为力帆、新大洲、宗申等配套;通用装备整机企业有神驰通用、伊格斯、涪柴动力等,主要生产通用电机、农用机械、微耕机等;成套设备及配件制造企业有欣宇压力、重变、威斯特电梯等,主要生产石油钻采、电力、电梯等设备及配件等。
“十四五”时期,全区要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巩固和强化现有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主动承接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移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加快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和产业园区配套升级,完善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充分利用目前已积累的产品、技术上的优势,以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和配套化的发展形式,完善产业链和产品链,加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十四五”时期,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和摩托车及配件制造、通用机械设备制造、轨道交通制造维保三大类装备制造;预计引入规模较大的企业或集团5—10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将达到600亿元。
1.汽车和摩托车及配件制造。
推动汽摩零部件产业加快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和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转型,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企业入区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增强铜梁区汽摩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的竞争力。
一是高端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引进高端制动系统、智能电子系统、发动机、底盘等核心部件生产线,重点发展汽车变速箱、汽车离合器等汽车总成项目和车道偏离预警、前撞预警、自动泊车等智能系统,以及车用雷达、红外设备、智能传感器等汽车电子项目,推动汽车零部件产品向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转型升级;支持汽车轻型配件用材本地化配套,重点发展高端铝合金汽车零部件、铝合金汽车轮毂、铝合金通机曲轴箱体、铝合金变速箱壳体等项目;支持存量企业向汽车功能构件轻型配件材料发展,重点发展优质工程塑料及其合金、高档汽车内外装饰配件改性塑料产品等项目。
二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重点发展锂电池及关键材料、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增程器总成等动力系统、IGBT、先进控制算法等电控系统、高性能动力电池电芯、正负极材料等及电池管理系统、氢燃料电池电堆、双极板、质子膜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打造规模化、竞争力强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电动空调、电动转向机、电动刹车等关键零部件制造。
三是摩托车整车和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重点发展摩托车的驱动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行驶装置、电磁制动装置等;以爱玛等项目为基础,积极引进国内外摩托车龙头企业和大型项目及其配套企业,进一步完善铜梁区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链条。
2.通用机械设备制造。
“十四五”时期通用机械设备重点发展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和页岩气开采设备制造。
一是农业机械设备制造。重点发展农用动力机械设备和土地耕作机械设备。其中,农用动力机械设备主要发展农用电动机、农用水轮机和农用小型发电机组,土地耕作机械设备主要发展微耕机、旋耕机和中耕机。
二是页岩气开采设备制造。重点引进培育发展钻修井成套设备、固井设备、压裂成套设备、连续油管设备等相关开采设备制造等。
3.轨道交通制造维保
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产业,积极推进轨道交通装备检测维修项目,打造重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及维保基地。
一是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重点引进为轨道交通产业链配套的核心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研发等企业,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产业链的吸附效应和集聚作用,增强轨道交通车辆关键核心零部件的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空调系统、车体、内装、转向架、车轴、连接器等轨道交通核心部件。
二是轨道交通装备检测维修。重点开展轨道交通装备检测维修、试验检测、安全检测、维保运营等项目;积极推动运营环境、技术装备及线网客流预警等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专栏3-1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
新能源汽车:重点支持发展年产1400万套新能源汽车内饰塑胶配件、新松智能制造产业园、金迪汽车配件生产、智能装备及汽车内饰精密模具生产、庆兰公司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及制动盘生产扩建、昆凌电子高端线束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生产、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生产、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生产、高端商用车制动器生产、汽车雷达生产、车用摄像头生产、汽车智能传感器生产等项目建设。 零部件、配件:重点支持发展精密结构件及装备研发生产二期、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及工程机械精密零部件生产、南雁实业年产600万件齿轮轴、机械基础件紧固件制造、高端继电器、电连接器和电源等配套零部件生产、汽车减震器生产、高端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生产、电动摩托车生产等项目建设。 通用设备:重点支持发展注液机生产、精密设备制造、粉料系统、消防泵自动巡检控制设备等项目建设。 页岩气相关设备:重点支持发展页岩气开采的高端压裂成套设备生产、页岩气采掘用4500马力电驱动压裂泵系统生产等项目建设。 轨道交通:重点支持发展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生产、轨道交通安全检测维保基地等项目建设。 |
“十三五”时期,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以智能终端制造、3C配套为主。智能终端企业有鹿享家科技、力华亘田、元铂智能、融焕电器、威诺华光电等代表企业,主要生产智能门锁、车载多媒体影音设备、LED灯、智能水表等。笔电及3C产品配套企业有精鸿益、百钰顺、英力电子等代表企业,产品涵盖外观结构件、精密连接件、柔性电路板等多种类型,与惠普、联想、海康威视等配套。
“十四五”时期,全区按照“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遵循“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优服务”的发展思路,加大对计算机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智能电子、节能电子、通讯电子和机械电子方面相关企业的招商力度,强化区内各企业的配套和协作;加快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拓展在电子信息设计、制造及代工领域的合作与投资,逐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支撑铜梁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时期铜梁区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电子、节能电子、通讯电子、机械电子;预计引入规模较大的企业或集团5—10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到2025年,铜梁区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将达到400亿元。
1.智能电子。
依托小米生态产业园加快引进和培育智能电子骨干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我国东部先进地区智能电子相关产业的研发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芯片和软件研发、智能终端显示屏和显示模组设计制造、智能家居产品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建设完整的智能电子产业链。
一是智能终端芯片和软件研发。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和芯片的封装及封装后测试,手机设计和制造、手机终端产品制造,新型集成电路主板、平板电脑整机设计和制造及相关智能终端配件的生产,ERP管理、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智能设备的研发等。
二是智能终端显示屏和显示模组设计制造。包括电容式触摸屏(CTP)、液晶显示模组(LCM)、纳米银触摸功能片、触控盖板、触摸数码设备、触摸智能电玩终端和家庭智能终端(智能液晶电视、3D电视)和新型显示面板研发生产等。
三是智能家居产品。培育发展家电远程控制终端、家居安全警报监控终端、家居智能灯光照明终端、智能门锁对讲终端、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
四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引导企业研发具有规模商业应用的可穿戴产品,建设和完善可穿戴设备创新载体及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发展具备实时联通功能的智能耳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显示器、可穿戴运动摄像器、节拍手套、卫星导航鞋、指套探测器等。
2.节能电子。
推动企业紧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整合资源与推动产业链延伸,加快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LED显示屏、LED节能景观灯和LED室内照明等。
一是LED显示屏。重点发展包括室内高清屏、彩幕屏的室内LED屏和包括用于广场、城市商务中心大厦、户外广告等的户外LED屏。
二是LED节能灯。重点发展用于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的LED节能景观灯。
三是LED室内照明。重点发展天花灯、光源灯、射灯、平面灯、灯管、壁灯等LED照明器材。
3.通讯电子。
“十四五”时期铜梁区通讯电子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着力引进5G通讯产品、通讯终端及设备制造企业,快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对接重庆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企业,关注5G关键技术研发进展,争取5G关键项目落户铜梁区,加速融入重庆市5G通讯电子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5G通讯产品。重点引进发展5G无线主设备(核心网、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光器件/光模块、小基站等)、5G传输设备、5G终端设备(芯片及终端配套)等。
二是通讯终端及设备制造。重点引进发展包括微电子系统及产品、商用软件及设备、数据管理系统及设备、智能系统及设备、电信产品、广播电视产品及设备、导航系统及设备、TD芯片设计、TD中高端终端设计、数字视听芯片设计等。
4.机械电子。
围绕铜梁区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需求,以高新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为导向,立足铜梁区机械电子的产业基础,加快引进和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发展汽车电子自动化终端产品和机器自动化电子终端产品。
一是汽车电子自动化终端产品。重点引进发展汽车防盗系统、自动变速器系统(AMT)、汽车多媒体、GPS设备等车载通信系统以及牵引力控制、车身控制、自适应巡航、无人驾驶及自助缴费系统终端、导航设备、电动助力转向、防撞雷达、车载综合智能系统等产品。
二是机器自动化电子终端产品。重点引进发展无人机自动化电子终端、安防和消防系统自动化电子终端等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专栏3-2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
智能电子产品:重点支持发展智能视频终端电子产品、小米智能终端产业园、智能终端计算机类通信产品生产、智能终端触屏类产品生产、智能可穿戴设备生产等项目建设。 节能电子产品:重点支持发展智能家居照明灯具生产项目建设。 通讯电子产品:重点支持发展卡莱特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移动通讯智能终端及配套产品生产等项目建设。 机械电子产品:重点支持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生产、防伪电子芯片生产、新型集成电子产品生产等项目建设。 电脑及手机产品:重点支持发展笔电塑胶与金属配件生产基地、手机、电脑相关智能终端配件生产等项目建设。 |
“十三五”时期,铜梁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改性塑料、金属锂、铝材料制品、锶盐等为主。主要有天齐锂业、新美鱼、庆龙锶盐等代表企业。
“十四五”时期,全区遵循“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优服务”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厦门海辰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优势,进一步落实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聚焦各类应用场景,关注多元化技术路线,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试点示范,加强试点示范项目的跟踪监测与分析评估,打造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
“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新型储能、功能玻璃、锶盐材料等产业,引培5—10家产业链龙头企业,新增百亿级领军企业1家以上;建设国内领先储能技术研究平台1个,企业拥有10项以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储能装备及储能材料核心技术;打造5—10个电网侧、工业用户侧、商业用户侧及个人用户侧应用示范工程。到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300亿级以上。
1.新型储能制造与研发。
立足厦门海辰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储能创新应用研究平台,以高新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为导向,深耕百兆瓦级高安全性、低成本、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研发,加强锂电池材料、锂电池回收、储能系统集成产业招商,推动铭利达、新美鱼、奥博铝材等结构件企业进入锂电储能产业链,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构建锂电化学储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一是锂电池材料。依托天齐锂业、金汇能、铭利达等现有锂电池材料产业基础,持续壮大正负极材料、隔膜、结构件产业,构建锂电池材料全产业链条生态圈。大力发展磷酸铁锂和三元锂正极材料产业,支持天齐锂业进一步扩大正极材料产能。重点发展电池级金属锂、人造石墨、快充炭和相碳微球负极材料,加快金汇能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建设。持续加大铜箔、铝箔等结构件产业的布局,加快铭利达精密结构件及装备研发生产二期项目建设,推动锂动力电池结构件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引进电池陶瓷、新型聚合物、无纺布隔膜等项目,进一步强化全区锂电池产业链。
二是储能系统PCS、EMS、BMS。重点支持储能系统中的逆变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技术的开发利用;通过EMS的数据采集、网络监控、能量调度和网络数据分析,维持微电网功率平衡,满足中小型商用级储能系统的能量调度需求;通过BMS中对电池侧的监测、评估、保护和均衡监测,充分提高储能产品性能与效率,减轻电池组的维护难度。
三是锂电池回收。重点发展环保型锂电池回收处理技术,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实现报废动力电池有价元素高效提取。
2.储能安全与调控。
一是储能全过程安全技术。引导企业加强对电池本质安全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多级防护结构及关键材料、高效灭火及防复燃、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安全运行;引导企业研发退役电池健康评估、分选、修复等梯次利用相关技术,研究多元新型储能接入电网系统的控制保护与安全防御技术。
二是智慧调控技术。与华为、阿里、百度等龙头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持续攻关规模化储能系统集群智能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着力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控制难题,开展储能多功能复用、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云储能、市场化交易等领域布局。
3.储能应用场景。
一是电网侧。紧抓电力市场化机遇,积极对接电网公司,针对全区负荷密集接入、大规模新能源汇集等关键电网节点合理布局新型储能,充分发挥其调峰、调频、调压、事故备用、爬坡、黑启动等多种功能,作为提升系统抵御突发事件和故障后恢复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是工商用侧。加快储能电站、备用电源、光能储电站在工业园区、商场、医院、政务楼等场景的建设进度,制订可行性强、用户满意的收费方案。
三是家庭户用侧。加快户用储能试点建设、户用储能产品研发推广、便携式储能电池应用推广;拓展海外市场,抓住海外户用储能“高电价+政策支持”市场机遇,快速进入并抢占海外户用储能市场,打造“铜梁储能”区域品牌,提升铜梁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
4.动力电池。
重点支持发展锂动力电池,完善产品链,关注锂电池细分市场,加快锂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发展。顺应锂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布局以三元聚合物锂电池为主的多元化电池技术。
5.功能玻璃。
重点引进发展光学玻璃、节能玻璃、药用玻璃等三大类高性能玻璃。其中,光学玻璃方面,重点引进发展抗辐射玻璃、紫外红外光学玻璃、声光玻璃和光变色玻璃等高性能光学玻璃产品;节能玻璃方面,积极引进应用于建筑门窗、幕墙、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窗以及军工等领域的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高性能节能玻璃产品;药用玻璃方面,重点发展国际标准ISO12775-1997中的硼硅玻璃、中性玻璃和钠钙玻璃三大类高性能药用玻璃产品。
6.锶盐材料。
重点支持发展碳酸锶及锶盐系列产品科研、深度开发和精加工,推动碳酸锶及锶盐系列产品在彩色显像玻壳、磁性材料、电子元件材料、光谱试剂、烟火材料、制彩虹玻璃、电子陶瓷、金属冶炼、军工、医药、合金和其他锶盐的制备等领域的应用。
专栏3-3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
新型储能:重点支持发展海辰储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四川金汇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综合产业基地、电池隔膜、锂电池回收处理、大容量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储能电池零部件产业园、高能锂电材料电池级金属锂技改扩能、储能电池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生产、年产10万吨电池正极材料、电池模组和PACK生产线、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储能电池专用制造设备、移动式储能电池车等项目建设。 新材料产品:重点支持绝缘材料重庆基地、动力电池配套材料、储能电池包装材料、铝锂合金生产、镁锂合金生产、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板带材生产、轨道交通用铝合金中厚板及型材制品生产、汽车用铝合金精密铸件生产、铝合金压铸件生产、精密铝工业型材深加工、镁铝合金精密结构件生产、汽车专用改性塑料粒子生产、塑染色母颗粒生产、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合金生产、高性能光学玻璃生产、高性能硼硅药用玻璃生产、高性能钠钙药用玻璃生产等项目建设。 |
“十四五”时期,铜梁区消费品产业重点发展绿色生态食品、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引入消费品产业规模较大企业或集团1—3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消费品产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1.绿色生态食品。
扩大铜梁区现有莲藕、蜜柚等特色果蔬种植规模,与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食品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强对蔬果系列衍生产品的研发,延伸蔬果加工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多维蔬菜汁、天然蔬菜粉、蔬果干、荷叶茶、藕粉等绿色生态食品。依托乌鱼、肉兔、鹌鹑等肉禽资源,加快规范化养殖基地建设,提升原料供给规模和水平,重点发展肉类食品加工,引进功能性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加工技术先进企业,推进鲜肉制品向冷鲜肉、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依托我区资源环境优势和泡椒凤爪、铜龙挂面、蜀运来火锅粉等特色食品品牌,引入预制菜产业龙头企业,打造铜梁区农产品加工园,将农产品贮藏、检测、加工、批发、交易、配送等多种经营方式联合起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打造绿色生态食品加工园区。
2.保健食品。
积极引进保健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与优秀本土企业联合开展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的产品研发,培育发展天然绿色有机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美容瘦身饮茶、保健饮料、植物提取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制品等保健食品精品,打造保健食品生产基地和食品流通基地,搭建保健食品深加工和市场转化平台。
3.功能性食品。
重点培育发展食品添加类综合维生素丸、钙片、铁剂等营养补助食品,包括:低脂、低热、低盐、低糖食品,低胆固醇食品,强化营养食品,减肥食品,糖尿病人食品等具有疗效的食品;用于防止谷类蛋白过敏,经过萃取特殊处理的特殊用途食品;人工速效性食品(健康饮料剂、营养饮料剂、体育饮料、特别减量食品等)和具备预防、延迟疾病发生作用的食品(双叉乳酸杆菌饮料、低脂肪牛奶等对症缓效性食品)等机能性食品。
专栏3-4消费品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
绿色生态食品:铜梁区农产品加工园项目、国裕酒业预调酒及白酒扩规等项目建设。 保健食品:重点支持发展低糖系列产品、特膳食品、五谷杂粮制品、糖尿病保健食品等加工生产,中草药饮料类生产,植物保健饮料生产等项目。 功能食品:重点支持发展功能性营养产品,引进养生滋补品、营养素、营养补充剂、运动营养品和植物提取物产品等健康营养品系列生产项目。 |
“十四五”时期,结合国内外健康美妆产业的发展态势和铜梁区实际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美妆耗材应用及加工、医美日化、医疗器械及设备、医药制造;引入健康美妆企业或集团10—15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1.美妆耗材应用及加工。
围绕涵盖研发、生产、包装、销售及品牌策划、检验检测、展示体验、新品推广、网络传播等化妆品全产业链,融合生态美妆体验馆、电商代运营机构、检验咨询机构、高校战略合作研发平台,建设功能齐全、产业配套、全要素服务的美妆耗材应用及加工制造基地,重点培育发展美容化妆品、精细护肤化妆品、功能性护肤化妆品、美妆工具、美妆耗材等。
2.医美日化。
引进发展适合各种肌肤,包括敏感肌肤和干燥性肌肤的医美化妆品;引进发展适用于日晒后皮炎、痤疮、痘痘等人群的局部皮肤修复护理,日常皮肤护理的医美护肤品;引进发展适用于各类美容项目,超声刀、激光、光子、水光等术后修复使用的医美修复产品。
3.医疗器械及设备。
针对当前国际健康美妆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特别是重大疾病免疫、筛查及治疗的巨大市场需求,重点培育引进发展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医用耗材及制品和高端医疗器械及设备。
4.医药制造。
依托铜梁区生物制药企业重庆威尔德浩瑞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和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以及现代中药企业重庆和平制药有限公司和重庆众景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巩固和强化现有产业地位,进一步扩大产品链。
专栏3-5健康美妆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
化妆品:重点支持发展健康护理化妆品生产、面部化妆品生产等项目。 美妆工具:重点支持发展美妆工具生产项目。 医疗器械:重点支持发展家用便携智能医疗设备生产、新型家用电子医疗设备生产、养老护理类康复辅助器具生产等项目。 现代中药:重点支持发展现代中药提取及制剂生产中心、现代中药养生保健贴膏生产等项目。 |
一是加快发展产业物流。建设区域性大宗商品的资源配置中心和集散中心,完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构筑集交易、金融、信息、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物流服务体系;推进专业物流发展,积极发展蔬果产品、鲜活农产品、食品冷链物流,增强产品集散和配送的质量保障,积极培育粮食物流、医药物流等专业物流,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强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物流高端化发展。加强物流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站场设施等硬件技术以及物流系统工程技术、价值工程技术等软件技术的开发利用,重点发展条形码、无线射频、智能标签、冷链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物流技术;优化高端物流管理。大力发展物流总部经济,引进和发展物流企业总部。
一是鼓励服务机构来铜发展。围绕铜梁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扶持发展一批高水平的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的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生活应用场景,依托高校资源,联动周边区域,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吸引数据服务、软件开发等服务机构入驻,助力铜梁区智能制造转型。二是支持组建铜梁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引导重庆的科研院所、高校发挥人才聚集的优势,依托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在铜梁区组建工业设计创新平台,服务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科技研发和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为铜梁区的先进制造业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强化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梯队,建立人才引进目录。把以产业引才、以项目引才和以岗位引才相结合,将领军人才扩展到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组建铜梁区人才信用联盟,建立推荐信制度。实施企业家成长计划。重点加强现代经营管理知识、资本运作、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管理素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建设。
一是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用好《铜梁区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对金融机构入驻铜梁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铜梁区设立专营性业务创新机构和金融产品研发中心。依托现有5支产业基金,紧紧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不断加大基金对外合作和资本招商力度。探索发展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科技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各类新型金融业态在铜梁区试点。加强科技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提升金融产品科技开发和金融科技产业化发展能力。二是加快建设金融业集聚服务中心。打造铜梁区城市金融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精细化”的一站式综合性金融服务,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要素集聚、资源整合、政策扶持、模式创新、专业运营,营造铜梁区金融创新的发展高地和政策洼地,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铜梁区。
专栏3-6配套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
智慧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依托铜梁区的中心城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带来的物流需求,布局建设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综合智慧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推进物流、电商、快递配送、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工业及人才服务中心项目:将铜梁区科技工业及人才服务中心建设成国内先进并集检测、科研、信息、服务、培训、人才引进、队伍建设等为一体的工业专业服务基地。建设产品设计中心、公共试验检测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营销服务平台、孵化器平台和公共交易、展示、信息、培训、物流平台等。 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总部及研发办公区、共享配套区、招商运营服务区等功能板块,打造能源数字化特色产业,培育智能制造、数字文创、软件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助力智能制造转型。 金融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铜梁区现代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金融信息、资信信息、项目策划、财务顾问服务,为企业并购和重组提供服务,发布入场机构信息,开展金融人才培训等。 |
加强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加大本地采购力度,推动本地相关领域的企业加快布局配套、原料环节,补齐重点产业的产业链短板。瞄准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产业产品,积极培育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大力推动重点企业加强供应商管理库存、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和供应链运输管理,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做好应急预案,提前增加相关原材料、零部件储备,确保供应链稳定。支持重点企业通过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通道,加速有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球配置。
引导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方向转型升级。以财税政策、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引导企业重点投向优质技术改造项目,扩大生产规模;鼓励企业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鼓励企业对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推广共性适用技术。积极引导传统制造企业树立先进制造理念和采用先进生产模式,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在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全面推行设备更新,普及现代制造模式;推进优势传统工业企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实施设备更新,鼓励推广应用首台(套)装备,提高制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加强科学规划,优化区域和产业布局。严格贯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结合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升铜梁区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整体优势,促进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坚持节约发展,加快产业集中区建设。按照布局合理、土地集约、生态环保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提高交通、电力、给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产业集中区建设。科学转型升级铜梁高新区工业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依法做好土地整理,推进土地资源整合,盘活土地存量,用地指标优先向优势产业集群倾斜。合理规划土地使用方向,优先满足环保型科技型企业小规模用地需求,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必要空间。
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提高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重点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在打造形成的三个产业集群中,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
提高产业集群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深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对企业设计、制造、管理、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发展网络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开展网络实时诊断、流程优化再造、云服务等新型服务。
促进科技成果与制造业双向对接。依托现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需求,推动龙头企业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或紧密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积极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科技成果潜在的应用前景、技术和市场风险及预期价值等进行评估,为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提供依据。结合铜梁高新区产业与企业发展趋势,形成项目成果储备库和需求库,面向全社会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实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信息共享以及科技服务资源的垂直整合、跨界融合,促进要素间的协同转化,提供一体化的全链条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支持制造企业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大力支持铜梁制造企业深化质量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推动实施国家、重庆市重点研发计划,强化铜梁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加快构筑和打造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新基础。
专栏4-1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
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依托铜梁区产业基础,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建一批国家级或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以铜梁区现有技术研发中心、科研工作站为基础,鼓励支持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产学研政用”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建立一批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共享技术创新资源。 支持先进制造业“双创”发展: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探索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和高新园区一体化发展模式,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设备租赁、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投融资等全方位服务,加快建设集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形成对创新型企业的专业化、特色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增值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企业孵化质量与水平。 产业数字化转型: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产业转型提升范围,加速向制造业融合渗透。 |
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积极引导先进制造业向研发、设计等服务环节延伸,重点培育具有总承包能力的综合性先进制造企业。大力发展辅助设计、系统仿真、智能控制等高端工业软件,建设相关产业的基础技术中心,引导研发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嵌入式合作,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型。鼓励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优化节点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物流资源配置共享。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产品和服务,有效防范风险,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资源,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带动配套、专业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逐步实现相关产业智能化发展,促进铜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链体系完善和提升。
构建创新服务型制造体系。依托铜梁高新区推进实施“两业”融合,建设一批创新服务型制造功能区,推动与先进制造业紧密相连的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检验检测、金融、商务服务等向高新区集聚。深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关联,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互动发展的区域制造服务化体系。多渠道多方式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牵头组建工业研发设计基地,创建铜梁区研发设计中心。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开展投入、生产、销售等环节研发设计服务外包,在重庆范围内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工业设计市场。积极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深化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试点,完善符合工业设计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办法,增加交叉型、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供给。
专栏4-2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工程 |
创新推进“两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创新服务型制造功能区,在铜梁高新区成立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与先进制造业紧密相连的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集聚,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先进适用装备,提高供应链管理标准化水平。 构建区域制造服务化体系: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互动发展的区域制造服务化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提升协同集成能力。支持铜梁高新区发展储能产业,依托厦门海辰锂电化学储能整装项目,集聚一批新能源产业企业,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
突出园区特色发展。围绕全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以铜梁高新区为载体,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实施制造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以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突出重点,分类推动,抢占先机,优先在重点领域筛选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链主”、“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基地。
统筹城园一体化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突出交通网络、开放平台、新基建引领作用,加快人口、资源、要素流动,构建区域间经济体错位布局、融合发展格局,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城镇支撑能力。重点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成果中试、企业孵化、展销推广、物流配送等专业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推动园区智能发展。按照“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的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园区建设,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定位,加强园区规划,提升运营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建设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建成功能集成完善、运行调度有力、管理精准到位、企业服务高效的管理服务平台。加快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推广5G、IPv6、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和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能力支撑和保障,以区块链、人工智能、AR等新兴技术为能力扩展,结合5G场景应用,促进园区数字化转型发展。
深化园区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园区建设发展各个环节,在高新区企业中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高标准设计和建设园区绿化体系,加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园区建设,形成人、业、城和谐发展的绿色新空间。加强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推进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生产装备、生产工艺。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控中心,开展重点行业企业能效对标。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激励机制,淘汰转移用工过多、占地过大、附加值过低、耗能过高、排污过量的一批企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从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个方面,努力探索铜梁特色的绿色制造模式。
加强国内产业合作。加强与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加快推进广铜合作区建设,形成铜梁工业经济发展新引擎;以产业集聚发展为中心,以项目合作为主线,重点聚焦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打造生态环境优良、高新技术发达、现代服务协同的产业园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功能沿轴带疏解机遇。主动强化区域协作,挖掘产业配套协作潜力,实施产业协同错位发展战略,共同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互动发展;积极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通道门户,促进成渝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高度集聚。加强与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的重点及优势产业对接,借助科学城建设的机遇,突出功能互补、产业错位的协作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承接科学城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大产业承接与融入程度,建成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落地转化高地。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以境外产业基地和经贸合作园区为载体,支持铜梁区的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装备、智能装备等领域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重大项目合作,推动先进制造业产能输出,带动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智能制造等优势装备和产品输出。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展会平台扩大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推动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强与境外经销商的直接对接,加快建设境外展示展销中心,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边境贸易,主动融入国家提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提升铜梁制造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积极引领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按照《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全面推行“生态+”“+生态”发展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有序有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严格落实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统筹应用节能、节水、降碳效果突出的绿色技术和设备,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分布式供能。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低碳发展,推广应用近净成形、快速成型、表面工程等绿色节材工艺技术,大力研发高性能、轻量化绿色新材料和绿色生物工艺、绿色生物制品。推动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高性能、轻量化、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设计产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供应链企业选择过程中提高对绿色标准(规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全供应链思维促进自身产品实现低碳或零碳。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实施能源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实时动态监测,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效对标活动,促进重点用能单位提升能耗水平。鼓励企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先进过程控制等技术应用,对能源消耗情况特别是大型耗能设备,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提高企业能源分析、预测和平衡调度能力,实现企业能源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推进循环化改造和生态化升级,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弃物交换利用、能量阶梯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争创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努力探索铜梁特色的绿色制造模式。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发展,支持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重点开展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等。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产业统筹管理
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坚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全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统筹管理、统一部署,由区经济信息委与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制定先进制造业发展指导目录,协调解决制造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项目备案审查制度,重大项目征求人大、政协意见,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完善项目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专项规划落实评价体系,强化规划执行监督机制,完善现代产业发展的统计监测体系和规划评估考核体系,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建立重点产业、重点任务工作推进制度,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全面梳理国家、市级及我区现有产业政策、惠企政策、发展鼓励政策等,做好财政、金融、投资等方面政策调整和完善工作,创新对企业从事技术改造、开拓市场、招商引资、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用好《铜梁区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铜梁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12条措施》《铜梁区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0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进入国市专项,努力争取国家、市级有利于我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加大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建立政策性担保和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快技术改造和提升产业档次。鼓励园区企业自主创新,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学研活动,积极支持区内企业同全国著名高校开展科技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实施上市企业破零行动计划,高新区要建立专门机构,培养专业人才,为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专门的对口服务,加快铜梁制造企业上市的步伐。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支持企业向高端产品转型,实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逐步形成新型储能装备及储能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
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构建对外开放的合作平台,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成果,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金融服务、风险防范、海外渠道拓展等服务体系,做实做精一批国际产业和产能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融入全球产业链,积极引入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铜梁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国外和国内企业开展先进装备联合研发和创新。持续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政府间的区域合作、政府与科研院所合作,支持高新区企业培育国际化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驻区设立研发机构和设计机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基础研发等方法,提升本区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畅通协同合作渠道,加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广州经开区、重庆市中新事务管理局、全国各地铜梁商会的合作,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根据铜梁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方向,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梳理形成目标企业、在谈企业、存量企业清单,制定详细招商计划并打表推进。大力拓展招商渠道,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专项招商行动及“智博会”“西洽会”等国际展会,大力引进铜梁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和标志性工程、关键性项目。持续推进全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瞄准产业链上最具竞争力的环节靶向招商,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建设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优化招商考核,加强招商队伍能力建设,把专门招商和专业招商结合起来,推动分段招商向一体招商转变,提高招商成果转化效率。
营造全市一流营商环境,用好“渝快办”,打造铜梁特色政务服务品牌,加快智慧政务平台建设,深化网上办事平台功能开发,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建立由区党政主要领导主持的党政亲商恳谈会制度,完善企业意见建议收集及交办督办反馈闭合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充分利用专利大数据资源,统计分析全区专利发展趋势,动态监测全区专利创造、转移、维持情况。建立透明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降低新兴产业准入门槛,调整优化准入标准。
附件:铜梁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表
附件
铜梁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投资金额 |
建设工期 |
备注 |
共100个项目,总投资901亿元。 | |||||
一 |
主导产业 |
包括: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共81个项目,总投资831亿元) | |||
★ |
装备制造产业(共31个项目,总投资184.2亿元) | ||||
1 |
精密结构件及装备研发生产二期项目 |
项目面积约142亩,新建项目用房15万平方米,在原规划基础上新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锂动力电池结构件、电子传感器精密零部件等生产线,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 |
10 |
2022-2023年 |
意向项目 |
2 |
年产1400万套新能源汽车内饰塑胶配件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初期拟在铜梁区产业大道租赁厂房4400平方米。建设新能源汽车内饰配件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汽车内饰件:仪表盘、空调格栅、门把手、换挡装饰件等。 |
1 |
2022-2023年 |
意向项目 |
3 |
宏珂科技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拟整体收购某企业厂房作为项目用房,在高新区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重点研发生产汽车刹车调整臂等制动系统零部件,满足公司在西南地区客户和订单大量增长的市场需求。 |
1 |
2022-2023年 |
意向项目 |
4 |
注液机生产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注液机、精密注液泵等设备生产线,主要生产全自动转盘注液机、全自动直线注液机、手套箱注液机、真空腔注液机、单站式注液机、等压注液机、科研注液机、电动泵、数字泵、陶瓷泵等产品。 |
5 |
2023-2024年 |
意向项目 |
5 |
精密设备制造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磨具设备、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设备制造生产线。 |
2 |
2023-2024年 |
意向项目 |
6 |
粉料系统项目 |
提供机电一体化、信息化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橡胶轮胎、印钞油墨、电力等行业的应用软件开发商、信息系统集成商和成套装备供应商。 |
10 |
2023-2024年 |
意向项目 |
7 |
新松智能制造产业园 |
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新增用地300亩,建设铜梁新松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年产值(含带动)50亿元以上。 |
20 |
2023-2025年 |
意向项目 |
8 |
金迪汽车配件生产 项目 |
拟购买50000平方米生产用房,新建汽车配件生产项目,通过搬迁实现升级扩规,为西南区域汽车主机厂商提供车顶行李架、空调制器、暖风机、内外件等优质配件产品。 |
3.5 |
2023-2024年 |
意向项目 |
9 |
智能装备及汽车内饰精密模具生产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先期租赁厂房1万平方米。在铜梁新建模具研发设计制造基地,主要从事精密汽车内饰模具及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
1 |
2022-2023年 |
意向项目 |
10 |
庆兰公司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及制动盘生产扩建项目 |
利用公司现有场地,针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项目,购置制动盘机加生产线、差速器组装总成线、关键数字化生产设备、检测设备、集成系统、技术服务等建设制动盘数字车间,建设新能源车制动盘全自动生产线,和新能源车差速器全自动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制动盘150万件、差速器总成48万件的生产能力。 |
1.2 |
2021-2022年 |
在建项目 |
11 |
昆凌电子高端线束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 |
征地约90亩,建设用地面积605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0817.88平方米,其中车间面积为72818.14平方米,综合楼面积为8863.07平方米;职工宿舍面积为9000.21平方米;其他221.12平方米;年产电子连接线10KKPCS,年销售收入4.5亿元。主要生产设备有全自动端子机贰拾台、全自动穿PIN打端机两台、全自动点胶机捌台、镭射机肆台、全自动打点机壹台、二次元壹台、摇摆测试仪壹台等。 |
1.5 |
2022-2023年 |
在建项目 |
12 |
华振公司汽车及工程机械精密零部件生产项目 |
购买厂房及土地约81亩,建设用地面积54045.59平方米,修建高分子材料加工中心、职工倒班楼(宿舍),总建筑面积49082.03平方米。建设汽车及工程机械精密零部件制造基地,专业从事工程机械精密传感器、换档零部件、汽车电器线路保护、内外饰支架设计、研发、制造、销售。 |
3 |
2022-2023年 |
在建项目 |
13 |
南雁实业年产600万件齿轮轴项目 |
利用厂区闲置用地,建设车间面积为20200.8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产120万件齿轮及齿轮轴,年销售收入1.5亿元。主要生产设备有数控车床、数控磨齿机、数控磨床等。 |
2.5 |
2022-2024年 |
在建项目 |
14 |
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项目 |
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线,年产各类新能源汽车电机30万套,年产值10亿元。 |
8 |
2021-2023年 |
策划项目 |
15 |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生产项目 |
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生产线,年产各类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30万套,年产值15亿元。 |
10 |
2021-2024年 |
策划项目 |
16 |
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生产项目 |
建设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生产线,年产各类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30万套,年产值7亿元。 |
3 |
2023-2025年 |
策划项目 |
17 |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生产项目 |
建设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生产线,年产各类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30万套,年产值30亿元。 |
15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18 |
高端商用车制动器生产项目 |
建设高端商用车制动器生产线,年产各类盘式制动器100万件,年产值5亿元。 |
3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19 |
汽车雷达生产项目 |
建设汽车雷达生产线,年产各类汽车雷达100万套,年产值5亿元。 |
4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20 |
车用摄像头生产项目 |
建设车用摄像头生产线,年产各类车用摄像头300万套,年产值4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21 |
汽车智能传感器生产项目 |
建设汽车智能传感器生产线,年产各类车用摄像头300万只,年产值3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22 |
机械基础件紧固件制造项目 |
建设开发超高强度、耐高温等特殊用途紧固件生产线,产品抗疲劳、耐腐蚀、刚性、脆性、相容性、耐热性,满足航空航天产业、汽车、电动摩托车、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年产机械基础件紧固件产品50万吨,年产值20亿元。 |
8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23 |
高端继电器、电连接器和电源等配套零部件生产项目 |
建设开发高端继电器、电连接器和电源等配套零部件生产线,年产高端继电器、电连接器和电源等配套零部件产品100万件,年产值5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24 |
汽车减震器生产项目 |
建设高端汽车减震器生产线,年产各类高端汽车减震器400万支,年产值6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25 |
高端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 |
建设高端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年产各类高端铝合金汽车零部件800万套。主要产品包括:汽车保险杠、全铝车身、汽车减震系统、汽车仪表盘支架、汽车座椅导轨、电动汽车大梁、新能源汽车电池框等,核心产品涵盖高端铝型材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年产值15亿元。 |
30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26 |
电动摩托车生产项目 |
建设6条流水生产线及4条流水组装线与相关辅助配套设施,具备总装、冲焊、涂装、研发、检测、仓储等一体化综合能力,形成年产电动摩托车(15万辆电动两轮摩托车、5万辆电动三轮摩托车)生产能力。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27 |
新潮实业消防泵自动巡检控制设备项目 |
征地约65亩,计划总投资26000万,其中固定资产投入10000万~元,建设钢结构1#厂房30556.5m2,2#检验楼2913.4m2。项目建成后年产消防泵自动巡检控制设备2400套、开关设备2400套,达产后计划年产值2亿元,上缴税收1000万元以上。主要生产设备有空压机4台、有下料机4台、冲压机10台、焊机15台、折弯机10台、打磨机15台、钣金柔性加工生产线2条等。 |
2.5 |
2022-2023年 |
在建项目 |
28 |
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 |
建设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生产线,生产主要包括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空调系统、车体、内装、转向架、车轴、连接器等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年产值30亿元。 |
20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29 |
轨道交通安全检测维保基地项目 |
建设轨道交通安全检测维保基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轨道交通运维监管系统,重点开展轨道交通装备检测维修、试验检测、安全检测、维保运营等。 |
5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30 |
页岩气开采的高端压裂成套设备生产项目 |
建设页岩气开采的高端压裂成套设备生产线,页岩气压裂成套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压裂车、混砂车、管汇车及智能仪表车及其他辅助设备。年产高端压裂成套设备300套,年产值5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31 |
页岩气采掘用4500马力电驱动压裂泵系统生产项目 |
建设页岩气采掘用4500马力电驱动压裂泵系统生产线,年产400套,年产值6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 |
电子信息产业(共16个项目,总投资94.8亿元) | ||||
32 |
笔电塑胶与金属配件生产基地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拟租赁厂房8000平方米,主要生产笔电键盘支架,触摸板支架,PCB板屏蔽罩,KB支架,转轴盖,SC支架,指纹支架、摄像头支架,锁扣支架,CPU支架等。 |
1 |
2022年 |
意向项目 |
33 |
智能视频终端电子产品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拟用地约100亩,建设智能视频终端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
5 |
2023-2024年 |
意向项目 |
34 |
光学模组生产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购地60亩,主要为光学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光学仪表仪器的研发设计,光电通讯产品及设备研发设计,金属光学制品研发,光学传感器模组的研发设计,新型光学及电子新材料技术研发。 |
1 |
2023-2024年 |
意向项目 |
35 |
卡莱特智能制造生产基地 |
项目拟投资10亿元,拟购地150亩,建设卡莱特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打造全国最高端的图像处理、云联网、5G通信模组、LED控制系统产业基地。 |
10 |
2023-2024年 |
意向项目 |
36 |
小米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 |
积极对接小米生态链企业,引入小米智能门、智能门铃、智能厨房家电等智能终端项目,打造小米智能终端产业园。 |
20 |
2023-2025年 |
意向项目 |
37 |
光学镜头模组生产基地项目 |
该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拟用地68亩,主要从事高品质光学轴、光学微动开关,光学编码器、光学镜头模组生产。 |
3 |
2023-2024年 |
意向项目 |
38 |
智能家居照明灯具生产项目 |
计划投资1.8亿元,拟用地面积约40亩,总建筑面积约21918.73㎡。建成后主要生产台灯100万支/年、地灯20万支/年、壁灯10万支/年、吊灯5万支/年。 |
1.8 |
2022-2023年 |
意向项目 |
39 |
精密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 |
征地约146亩,建设用地面积96869平方米(约145.3亩),计划总建筑面积128000余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面积为99000余平方米,倒班楼宿舍面积为25000余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冲压机、镭雕机、锻压机、CNC数控机台、五轴数控加工机、喷砂机、注塑机、打孔机、压铸机,涂装线体等。投产后年销售收入约16亿元。 |
8 |
2022-2024年 |
意向项目 |
40 |
手机、电脑相关智能终端配件生产项目 |
建设手机、电脑相关智能终端配件生产线,年产各类智能终端配件400万件。主要进口有生产设备及产品原材料芯片处理器等,占所有原材料的60%,制成品全出口,年产值10亿元。 |
4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41 |
移动通讯智能终端及配套产品生产项目 |
建设移动通讯相关智能终端配件生产线,年产各类移动通讯智能终端及配套产品500万件。主要制造车间有SMT、测试、组装、包装,进口ACF贴附机、FPC绑定机、贴合机、音频NM测试设备以及密闭性检测仪等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80%原材料通过国际采购,制成品80%出口,年产值15亿元。 |
6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42 |
智能终端计算机类通信产品生产项目 |
生产包括移动通话设备、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蓝牙音箱、小型机械人等智能终端产品,年产智能终端计算机类通信产品500万件。生产设备及产品主要原材料芯片处理器、指纹识别、PCB、NAND~Flash和DRAM等为进口,占所有原材料的70%,成品全外销,年产值20亿元。 |
8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43 |
智能终端触屏类产品生产项目 |
建设以真空镀膜、涂胶、曝光、显影、蚀刻为主的第三代全自动进口SENSOR生产线,拥有20条后段完善的CTP生产线,5条LCM生产线,产品主要为纳米银触摸功能片、盖板、显示屏、液晶模组、电容式功能片、触摸数码相机、触摸电子游戏机、3D电视机、4G手机电路板、平板电脑、手机、充电器、数据线、智能穿戴设备、电子信息产品所需触摸屏等,年产各类智能终端触屏产品2500万件。制成品70%出口,年产值28亿元。 |
10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44 |
智能可穿戴设备生产项目 |
建设开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和指套探测器等生产,年产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100万件,年产值5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45 |
防伪电子芯片生产 项目 |
建设年产超小无源2.45GHz微波IC防伪芯片500万件以上,芯片体积只有0.4毫米×0.4毫米×0.06毫米,应用于物流、包装印刷、零售、服装、制造、医疗、身份识别、贵重物品防伪、食品、军事等领域,年产值5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46 |
汽车电子产品生产 项目 |
建设汽车电子智能产品生产线,进行批量生产,达产后实现生产销售产品170万套以上。产品有:路况即时通、汽车音响自动静音王、汽车智能防撞器、便捷式汽车雾天防撞器、汽车智能警示灯、汽车音响遥控静音王、汽车远灯互控仪、汽车远灯频闪仪、汽车爆胎侧翻系统、电视机自动静音王等,年产值15亿元。 |
10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47 |
新型集成电子产品生产项目 |
建设新型集成电子产品生产线,产品包括:新型集成电子产品、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安防报警系统套和空气净化系统等,年产值5亿元。 |
3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 |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共34个项目,总投资552亿元) | ||||
48 |
海辰储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 项目 |
计划总投资130亿元,拟用地面积1200亩,主要建设50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18GWh储能模组的智能生产线及研发中心,生产储能电芯、储能模组、BMS、储能集装箱,提供高效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20亿元以上,10年累计上缴税金173亿元。 |
130 |
2022-2024年 |
在建项目 |
49 |
四川金汇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
计划总投资10亿元,拟用地面积246亩,主要建设年产10万吨一体化石墨负极材料、新一代硅基负极及前驱体生产基地,生产流程产线包含预精细磨粉和碳化坩埚线、造粒线、硅碳前驱体线、硅碳成品线等。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年上缴税金1.5亿元。 |
10 |
2023-2025年 |
在建项目 |
50 |
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综合产业基地 |
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总用地1200亩。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20GWh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投资80亿元,拟用地6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二期建设20GWh动力电池+10GWh储能电池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拟用地6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项目完全达产后实现年产值330亿元,年纳税约15亿元。 |
200 |
2023-2025年 |
意向项目 |
51 |
电池隔膜项目 |
计划总投资55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设备投资4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亿元、其他费用3亿元(土地+研发中心等)。项目包括16条基膜产线和40条涂覆产线,占地面积为500亩,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 |
55 |
2023-2025年 |
意向项目 |
52 |
绝缘材料重庆基地 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前期拟租赁厂房8000平方米,后期购买高新区闲置厂房,从事珍珠棉片、绝缘材料等产品的生产、销售。 |
1 |
2022-2023年 |
意向项目 |
53 |
动力电池配套材料 项目 |
计划在铜梁合作建设规划年产能10万吨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约100亩。项目达产后计划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税收1.5亿元。 |
20 |
2023-2025年 |
意向项目 |
54 |
锂电池回收处理项目 |
计划投资6亿元,用地150亩,分三期实施,建设电池报自动化拆解线、单体电池自动化拆解线、负极材料修复产线、正极材料修复产线等。 |
6 |
2022-2025年 |
意向项目 |
55 |
新型固态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 |
建设新型固态锂离子电池系列生产线,产品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长寿命等性能。年产值8亿元。 |
2 |
2023-2025年 |
策划项目 |
56 |
大容量储能装置用超级电容器项目 |
实现电压等级3.0V及以上、容量100-3000F的超级电容器批量化生产,实现不同电压、不同容量的模组装配、系统集成。年产值10亿元。 |
2 |
2023-2025年 |
策划项目 |
57 |
储能电池零部件 产业园 |
打造储能电池零部件产业园,引入厦门海辰的上游配套零部件企业,并提供物流配套及商贸服务,力争打造储能电池零部件配套百亿产值基地。 |
2.5 |
2024-2026年 |
策划项目 |
58 |
高能锂电材料电池级金属锂技改扩能项目 |
新建电解、蒸馏车间,产品库房(100吨),80吨地磅房,物流门等设施;对电解及蒸馏工段进行技术改造,设计搅拌蒸馏提纯、手套箱浇铸、自动加料、自动出锂等系统,提高金属锂产品品质,实现智能制造;新增高能锂电材料电池级金属锂产能2000吨/年。 |
3 |
2022-2024年 |
策划项目 |
59 |
储能电池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生产项目 |
主要建设项目研发大楼、储能逆变器生产车间、储能变流器生产车间及配电设施建设。 |
2.5 |
2023-2025年 |
策划项目 |
60 |
年产10万吨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
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
6 |
2023-2025年 |
策划项目 |
61 |
电池模组和PACK生产线项目 |
依托储能市场的巨大空间,匹配动力电池场景应用和需求,引进落地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组装生产线(PACK线)。 |
3 |
2024-2025年 |
策划项目 |
62 |
锂电池精密结构件 项目 |
规划用地200亩,从事方形、刀片、圆柱形等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生产。 |
15 |
2023-2025年 |
策划项目 |
63 |
储能电池包装材料 项目 |
占地30亩,建设厚度更薄、重量更轻、耐电解液稳定性更好、阻隔性更高,冷冲压成型性更好、耐穿刺性更优发展的聚合物储能电池芯内包装材料。 |
8 |
2024-2025年 |
策划项目 |
64 |
储能电池专用设备制造项目 |
规划占地50亩,生产制芯、制浆等储能电池生产专用设备。 |
6 |
2025年 |
策划项目 |
65 |
移动式储能电池车 项目 |
规划占地80亩,年生产5000台移动式储能电池车。 |
10 |
2024-2025年 |
策划项目 |
66 |
储能产业总部经济 中心 |
打造面向全国储能企业的总部基地和开展经贸合作的商业平台,建设一个涵盖总部办公、商务办公、贸易交易展示中心、商务会议中心为一体的储能产业总部经济中心。 |
3 |
2024-2025年 |
策划项目 |
67 |
西部新型储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项目 |
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服务体系,将全国的新型储能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等相关信息集成到中心,为全市新型储能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
1 |
2023-2024年 |
策划项目 |
68 |
铝锂合金生产项目 |
年产铝锂合金1万吨,年产值12亿元。 |
6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69 |
镁锂合金生产项目 |
年产镁锂合金1万吨,年产值9亿元。 |
4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70 |
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板带材生产项目 |
建设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板带材生产线,年产各类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板带材5万吨,年产值20亿元。 |
10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71 |
轨道交通用铝合金中厚板及型材制品生产项目 |
建设轨道交通用铝合金中厚板及型材制品生产线,年产各类轨道交通用铝合金中厚板及型材制品5万吨,年产值15亿元。 |
10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72 |
汽车用铝合金精密铸件生产项目 |
建设汽车用铝合金精密铸件生产线,年产各类汽车用铝合金精密铸件5万吨,年产值2亿元。 |
1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73 |
铝合金压铸件生产 项目 |
建设铝合金压铸件生产线,年产各类铝合金压铸件5万吨,年产值20亿元。 |
10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74 |
精密铝工业型材深加工项目 |
建设精密铝工业型材深加工生产线,年产各类精密铝工业型材5万吨,年产值10亿元。 |
6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75 |
镁铝合金精密结构件生产项目 |
建设镁铝合金精密结构件生产线,年产各类镁铝合金精密结构件1000万件,年产值15亿元。 |
5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76 |
汽车专用改性塑料粒子生产项目 |
建设汽车专用改性塑料粒子生产线,年产各类汽车专用改性塑料粒子2万吨,年产值3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77 |
塑染色母颗粒生产 项目 |
建设塑染色母颗粒生产线,年产各类塑染色母颗粒3万吨,年产值6亿元。 |
3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78 |
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合金生产项目 |
建设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合金生产线,年产各类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合金5万吨,年产值6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79 |
高性能光学玻璃生产项目 |
建设高性能光学玻璃生产线,年产各类无色光学玻璃、有色光学玻璃、激光玻璃、石英光学玻璃、抗辐射玻璃、紫外红外光学玻璃、纤维光学玻璃、声光玻璃、磁光玻璃和光变色玻璃等高性能光学玻璃产品5万吨,年产值6亿元。 |
3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80 |
高性能硼硅药用玻璃生产项目 |
建设高性能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线,年产各类高性能硼硅药用玻璃产品(瓶、管、杯、壶等)5000万套,年产值5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81 |
高性能钠钙药用玻璃生产项目 |
建设高性能钠钙药用玻璃生产线,年产各类高性能钠钙药用玻璃产品(瓶、管、杯、壶等)5000万套,年产值5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二 |
特色产业 |
包括:消费品、健康美妆等产业(共15个项目,总投资43亿元) | |||
82 |
铜梁区农产品加工园项目 |
园区拟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67000㎡,其中新建标准厂房5000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用房4500㎡,检测大楼1000㎡,引进粮油、果蔬、畜禽产品、中药材、木竹、特色农产品(含调味品、茶叶及蚕桑)六大类产业企业入园发展,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
2 |
2022-2023年 |
意向项目 |
83 |
国裕酒业预调酒及白酒扩规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拟用地1000亩,分三期实施(一期300亩,二期300亩,三期400亩),投资强度350万元/亩。在铜梁新建国裕预调酒及白酒代加工一体化生产基地,主要从事预调酒及白酒的研发、生产、销售。 |
10 |
2023-2024年 |
在建项目 |
84 |
健康护理化妆品生产项目 |
建设健康护理化妆品生产线,年产各类健康护理化妆品(面膜、爽肤液、洁肤乳、柔肤水、乳液、膏霜类化妆品)4000万套,年产值4亿元。 |
3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85 |
面部化妆品生产项目 |
建设面部化妆品生产线,年产各类面部化妆品(口红、眼线液、唇彩、唇膏、唇釉、眉笔液、腮红、眼影等化妆品)8000吨,年产值5亿元。 |
4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86 |
美妆工具生产项目 |
建设美妆工具生产线,年产各类美妆工具1000万套,年产值3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87 |
现代中药提取及制剂生产中心项目 |
新建提取、制剂生产中心,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提取、分离设备,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并制成现代中药制剂。 |
3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88 |
现代中药养生保健贴膏生产项目 |
建设年产4亿贴聚异丁烯型骨通贴膏和6亿贴新工艺养生保健贴膏生产线,建设打胶、前处理提取、卫材、动力及废弃物处理、贴膏热压法、贴膏溶剂法、综合等车间及公用工程。年产值8亿元。 |
3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89 |
家用便携智能医疗设备生产项目 |
建设电子血压计、电子计步表、数字式体温表或更为先进的红外耳温表、数字式助听器、健康体重磅秤、手持式家用紫外线消毒灯具和家用半导体激光治疗智能终端设备生产项目,年产家用便携医疗智能终端产品100万件,年产值6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90 |
新型家用电子医疗设备生产项目 |
建设万能家用超声药物雾化器、便携式电子真空吸痰器、电子肌肉刺激器、指脉血氧仪和多普勒胎心音超声波检测仪等新型家用电子医疗设备生产项目,年产新型家用电子医疗产品100万件,年产值8亿元。 |
3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91 |
养老护理类康复辅助器具生产项目 |
建设养老护理类康复辅助器具生产线,年产各类养老护理类康复辅助器具15万套,年产值4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92 |
健康保健食品生产 项目 |
低糖系列产品、特膳食品、五谷杂粮制品、糖尿病保健食品等保健食品加工生产,年产健康保健食品产品2000万件,年产值6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93 |
功能性营养产品项目 |
重点引进增强人体体质的食品、防治疾病的食品、恢复健康的食品、调节身体节律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生产线。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94 |
中草药饮料类生产 项目 |
积极引进中草药类饮料生产加工生产线,形成年产饮料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
1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95 |
植物保健饮料生产 项目 |
积极引进植物类保健饮料生产加工生产线,形成年产饮料10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4亿元。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96 |
健康营养品系列生产项目 |
主要引进养生滋补品、营养素、营养补充剂、运动营养品和植物提取物产品等生产线。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三 |
配套型产业 |
包括:物流服务业、科技及人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共4个项目,总投资27亿元) | |||
97 |
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 |
计划总投资20亿元,拟用地面积168亩,建筑面积约28万m³,建设总部及研发办公区、共享配套区、招商运营服务区等功能板块,打造能源数字化特色产业,培育智能制造、数字文创、软件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助力智能制造转型。 |
20 |
2022-2025年 |
意向项目 |
98 |
铜梁区智慧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
依托铜梁区的中心城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带来的物流需求,布局建设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综合智慧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推进物流、电商、快递配送、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3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99 |
铜梁区科技工业及人才服务中心项目 |
将铜梁区科技工业及人才服务中心建设成国内先进并集检测、科研、信息、服务、培训、人才引进、队伍建设等为一体的工业专业服务基地。建设包括产品设计中心、公共试验检测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营销服务平台、孵化器平台、公共交易、展示、信息、培训、物流平台等。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
100 |
铜梁区现代金融服务中心项目 |
建设铜梁区现代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金融信息、资信信息、项目策划、财务顾问服务,为企业并购和重组提供服务,发布入场机构信息,开展金融人才培训等。 |
2 |
2021-2025年 |
策划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