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专项规划

  • 115002240093343308/2022-00087
  • 铜府办〔2022〕11号
  • 交通
  • 其他公文
  • 铜梁区人民政府
  • 有效
  • 2022-02-08
  • 2022-03-02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铜梁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3-02
字号:


铜府办〔2022〕11号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铜梁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铜梁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铜梁区综合交通运输

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2


目 录


前 言5

第一章 规划基础6

第一节 发展基础6

第二节 阶段评估7

第三节 发展差距8

第二章 形势要求9

第一节 发展形势9

第二节 发展要求10

第三章 中长期布局规划10

第一节 发展定位10

第二节 发展战略11

第三节 总体布局11

第四章 总体思路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13

第二节 基本原则13

第三节 规划目标14

第五章 主要任务17

第一节 高起点打造多向联通的对外通道17

第二节 高标准建设一体融合的区域交通17

第三节 高等级建设高效通达的公路骨架19

第四节 高质量打造舒适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20

第五节 高水平搭建智慧绿色平安的交通体系25

第六节 高协同构建交通现代化治理体系26

第六章 效果评价27

第七章 保障措施28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发展交通运输意义重大。为积极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我区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铜梁与放眼区域相统一,坚持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紧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未来五年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任务,是未来五年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为全区陆、水、空域,涵盖铁路、公路、水运及未来新型交通方式,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规划基础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交通投资拉动经济社会高效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7.6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47.2亿元、水运建设投资0.4亿元。争取国家和市级资金14.30亿元,区财政累计投入约19.6亿元,整合部门涉农资金2.39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

全面形成快速通达的公路网。“十三五”期间,高速路网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0公里,路网密度为6.68公里/百平方公里;完成国省道改造135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100%;建成“四好农村路”1890公里,实现村民小组公路通达率100%、通畅率100%;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成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绿道60公里。

区域运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末,公交线路达到27条,公交运力达到213辆,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80%,巡游出租车245辆、网约出租车170辆。班线客运网络不断优化,开通区内班线90条、县际班线21条、省际班线14条,班线运力达到348辆。农客通达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开通农客线路100条,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98个,乡镇和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货运物流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完成货运量5337.3万吨,年均增速为8.8%,其中完成公路货运4877万吨,货物周转量40.7亿吨公里,占比97%,较“十二五”增长50.8%

智慧绿色平安交通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成立应急调度中心,接入公路、海事、执法、营运车辆等行业核心数据;建成覆盖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综合客运枢纽、港口等的动态运行监测体系;全面提升智能出行服务水平,推进公交移动支付,建设铜梁智能公交系统。稳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车船,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占92%245辆巡游出租车全部使用CNG;完成公路安全检查587次,排查安全隐患858处,处置险情129起。实施公路安保工程300公里,改造危桥13座、危涵1座。

第二节 阶段评估

通过“十三五”的建设发展,铜梁区对外交通通道和内部交通网络基本完善,综合交通长足发展,交通理念不断创新,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加凸显交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全区人民对交通发展满意度大幅提高。

一是对外交通迈向加速期。成渝中线高铁在铜设站并启动建设,渝遂绵(兰渝)高铁完成预可研编制。渝遂复线高速、铜安高速和合璧津高速开工建设。二是区域交通迈向提质期。城轨快线璧铜线开工建设,加快实现铜梁与中心城区之间30分钟通勤;省道规模、质量大幅提升,为融入大通道干线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建成西郊绿道,串联巴川、南城、太平、土桥、侣俸5个镇街和120平方公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三是行业改革迈向深化期。公路养护治理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执法监督不断强化,全面推进“建设期”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期”转变。启动全区公交票价改革,完成重点镇街公交投放及沿途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工作。公路运输总周转量稳步增长,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化。

第三节 发展差距

一是交通对外辐射能力亟待提升。铁路短板明显,铁路的缺失降低对周边客货流的吸引力,制约铜梁全面对外开放。对外联系以公路为主,运输方式单一,缺乏大运量集约化交通运输方式。水运建设滞后,航道等级较低,通达性不足,港口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能力需要提升。二是区域交通体系构建亟待加快。公路网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公路之间缺少高等级公路衔接,境内高等级公路较少,二级以上公路比例仅为4.4%;高楼镇、安溪镇等5个镇未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全区公路整体质量水平有待提升。三是综合服务水平亟待增强。客运枢纽体系尚未形成,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结构亟需进一步完善;道路客运市场急剧萎缩,班线客运、出租车经营存在较大不稳定因素。货运缺少公路集疏运专用通道,未形成多式联运运输体系;货运站场建设相对滞后,重型货车、厢式货车、专用货车比例低。四是交通出行环境品质亟待提升。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不够、集约度不高。交通行业动态数据质量有待提升。清洁运输装备、绿色出行方式还需进一步推广。尚未实现全区桥梁、隧道、边坡的应急实时监测,水上应急救援基地尚未建成。

第二章 形势要求

第一节 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建设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铜梁交通发展面临多重战略机遇,催生更多新要求。一是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庆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重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面临严峻的挑战。二是交通强国战略将引领全市交通新一轮变革式发展。重庆是全国交通强国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全市交通强市大会提出,重庆交通发展仍处于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围绕“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目标,推动全市交通实现从“够不够”向“好不好”跨越,加快建成交通强市。三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川渝地区将共同推进建设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求主城都市区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铜梁作为桥头堡城市之一,要发挥沟通毗邻地区、协同区域融合发展的作用。四是铜梁区将加快打造“产业高地、文旅胜地、宜居美地、民生福地”。铜梁区位于成渝中轴线,处在成渝联动、西部开发、“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将加快建设重庆西向发展桥头堡,努力争当成渝中部崛起排头兵。五是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大趋势。铜梁区正在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着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第二节 发展要求

十四五”时期,铜梁区将抢抓机遇、把准方向,大力推动交通发展。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以国家、市级规划体系为指导,突出铜梁特色,高起点大思路谋划好交通发展,力争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特色样板。二是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加快“融入中心”,积极“融合周边”,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在“双城”之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三是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构建产城景融合快速交通网,支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四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新要求、新任务,纵深推进农村公路进村入户,全面提升“四好农村路”质量,提质升级城乡融合交通项目。五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交通运输创新发展体系,推动“互联网+交通”发展,构建现代化交通行业治理体系。

第三章 中长期布局规划

第一节 发展定位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发挥“三个作用”要求,立足铜梁联通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联动成渝城市群发展、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构建独具铜梁特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区人民提供高品质的出行服务。到2035年,努力建成高质量现代化交通强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综合交通枢纽和主城都市区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区,在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第二节 发展战略

强化国际联接。紧抓重庆交通强国试点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聚焦全区“重庆西向发展桥头堡”定位,快速联动国际运输,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区域畅通。围绕“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川渝合作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等重要区域发展战略,加快织密交通区间网,强化铜梁与中心城区、永川、合川、大足、潼南等地区的通道联系,打造互联互通、一体融合的区域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推进城乡融合。聚焦“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目标,结合科创大道、英才大道等城市道路建设,强化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构建独具中华龙文化特色内涵的高品质快速交通服务体系。

第三节 总体布局

《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上位规划提出,加快构建“436廊”重庆综合立体交通网对外运输大通道、“1124联”市域交通主骨架,建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和广泛的基础网。

铜梁位于“4向”中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6廊”中重庆—成都—拉萨、重庆—兰西—天山北坡走廊,“1圈”的主城都市区111线22314,将紧紧围绕总体发展定位,实施国际联接、区域畅通、城乡融合三大战略,坚持与全区地形地理特征、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坚持与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坚持点、线相协调,使综合运输网相互衔接畅通,提升综合运输能力,构建形成“173(一核七向三网)”铜梁交通总体格局。

建成“一枢纽”:以铜梁综合客运枢纽为核心,高质量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各主要对外通道在铜梁城区核心枢纽体中的有效连接和中转换乘。

聚焦“七方向”:一是优先打造支撑全区东西双向开放的铜梁至两江新区、铜梁至西部(重庆)科学城、铜梁至四川成都综合运输通道;二是重点完善对接“一区两群”桥头堡城市发展的铜梁至潼南、铜梁至大足综合运输通道;三是积极完善带动南北发展主轴铜梁至合川、广安和铜梁至永川、泸州运输通道。

建成“三张网”:构建由铁路、高(快)速公路组成的“快速网”、由国省干线公路、城市干道、水运航道组成的“干线网”、由农村公路组成的“基础网”,形成对内连接各镇街,与全区发展轴、重要产业带有机衔接,对外沟通周边城市和枢纽节点、联通国际,分层级、畅内外的三张交通网。

第四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为统领,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综合交通枢纽和主城都市区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区,切实发挥交通运输支撑服务和先行引领作用。

基本原则

先行引领,协调发展。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统筹对外运输通道和城区内交通发展,强化枢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优化结构,升级服务。按照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和组合优势、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的理念,综合发展铁路、公路、水运,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运输结构。全面提升运输组织水平,提供品质更优、效率更高、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绿色智能,创新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坚持智慧引领,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升全区交通运输管理效率。坚持交通产业城镇融合发展,推动运输文化旅游一体化。

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创新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及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节 规划目标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定位,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构建适度超前、多向联通、一体融合、高效通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形成辐射深远、区域联动、产城融合、智慧绿色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到“十四五”末,基本形成“半小时、1小时、3小时”出行圈,即:铜梁至中心城区实现半小时通达,铜梁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大中心城市1小时、铜梁至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具体指标如下:

基础设施方面。铁路方面,建成璧铜线、成渝中线高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7公里;高速公路方面,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55公里,出境通道达到9个;普通公路方面,新改建国省道166公里、农村公路172.5公里,实现国道二级及以上达到100%,省道三级及以上达82%以上,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达到100%;水运方面,境内航道通航能力显著提升,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6公里,新建货运码头2个,改造升级客运码头1个。

综合衔接方面。建成铜梁综合客运枢纽、科创新城货运站,改造乡镇农村客货服务站。综合客运枢纽内交通方式间,旅客平均换乘距离≦500米,新建及改扩建综合客运枢纽平均换乘时间不超过10分钟;多式联运无缝衔接,进站铁路、公路集疏运体系积极开展前瞻性谋划;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更加顺畅,与城市干道实现高等级公路100%连接。高速公路互通、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4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100%高等级公路连接。

运输服务方面。积极推进铜梁至中心城区公交化、半小时通达,城区公交分担率达到35%,公交车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0%,公交车进场率达到60%,公交吸引能力显著增强;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邮比例达到100%,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物流区(县)、乡(镇)节点100%建成,村级节点50%建成;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行业管理方面。建成应急指挥平台二期,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及交通设施数据库、交通运行视频整合平台,普通国省道、县乡道项目100%实现平台监管,枢纽站场、公路特长隧道、特大桥梁等重要基础设施监测覆盖率达到100%,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超过30分钟,12吨以上重型货车、长途客车、城市配送车辆等重点营运车辆北斗监控率达到90%。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每年新增和更新公交、出租车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80%

1 铜梁区“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主要指标

类型

指标

2020

2025

备注

铁路

铁路营业里程(公里)

——

37

预期性

其中:高铁营业里程(公里)

——

20

预期性

公路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90

155

预期性

国道二级公路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66

82

预期性

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78

100

约束性

水运

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公里)

——

26

预期性

客货

运输

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

80

90

预期性

公交车进场率(%

——

60

预期性

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

35

约束性

智慧

公交、出租汽车移动支付使用率(%

90

100

预期性

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感知监测覆盖率(%

——

100

预期性

12吨以上货车北斗监测率(%

——

90

预期性

绿色

每年新增和更新公交、出租车新能源车辆占比(%

——

80

预期性

安全

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分钟)

——

<30

预期性

养护

普通国道平均路面使用性能系数(PQI

——

87

预期性

第五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高起点打造多向联通的对外通道

(一)面向国家四大经济增长极,建设高铁快速通道

瞄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米”字型出渝客运大通道建设,全力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积极推进渝遂绵(兰渝)高铁开工建设,争取在少云设铜梁北站;推动渝西高铁联络线前期工作,联接铜梁综合客运枢纽至合川东站,打造成渝中线和渝西高铁两条高铁枢纽站间便捷通道。

(二)面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构建国际物流运输通道

瞄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新增团结村至铜梁至成都货运铁路,完善铁路货运功能,全面融入国际西部陆海新通道。瞄准长江经济带,全面推进铁路二环线建设,客货功能并行拉近“桥头堡”和“重要战略支点”两大区域中心城市时空距离。

专栏1 “十四五”对外国际大通道重点项目

高速铁路:成渝中线高铁(建成)、渝遂绵(兰渝)高铁(开工)、渝西高铁联络线(前期)。

普速铁路:铁路二环线(开工)、团结村至铜梁至成都货运铁路(前期)。

第二节 高标准建设一体融合的区域交通

(一)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渝两地协同发展示范

铁路方面,全面实现“半小时直达中心”,建成城轨快线璧铜线,加快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高速方面,加快建成渝遂高速复线北碚至铜梁段、铜安高速、合璧津高速,规划新增铜梁至重庆新机场高速公路,形成连接重庆新机场的快速连接通道;瞄准成渝地区联动发展,把握物流降本增效趋势,规划建设主城—铜梁—遂宁物流通道。

(二)面向“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打造“桥头堡”城市半小时通勤圈

铁路方面,适时开展城轨快线璧铜线延伸段前期研究,在原有璧铜线基础上延伸至潼南,联动潼南推动“桥头堡”一体化发展;推动中心城区至铜梁至大足城轨快线前期工作,在大庙设置轨道站点,实现南部大庙等镇通过轨道快速融城、融边。高速方面,实施渝遂高速铜梁至潼南段加宽,在维新镇增设互通,太平镇规划开放式服务区,带动区域发展。城市快速通道方面,规划铜梁至重庆两江新区快速通道,增进与重庆核心区域的联系。

(三)面向川渝合作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错位联动发展样板

铁路方面,优化汉南大泸城际铁路走向,积极争取在铜梁境内设站,实现铜梁区与南充、荣昌、泸州等城市铁路通达;水运方面,根据重庆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按照四级航道标准,重点实施涪江石龟至渭沱段26公里航道整治。

专栏2 “十四五”区域一体融合重点项目

市域铁路及轨道交通:城轨快线璧铜线(建成)、璧铜线延伸段铜梁至潼南(前期)、汉南大泸城际铁路(前期)、中心城区至铜梁至大足城轨快线(前期)。

高速公路:铜安高速(建成)、合璧津高速(建成)渝遂高速复线北碚至铜梁段(建成)铜梁至重庆新机场高速(开工)渝遂高速扩能铜梁至潼南段(建设)

地方快速通道:主城—铜梁—遂宁物流通道(启动建设)、铜梁至两江新区(前期)。

航道整治:涪江(石龟至渭沱航电枢纽)航道整治

第三节 高等级建设高效通达的公路骨架

(一)打造发达的交通快速网

以铜梁城区为中心,规划论证东西南北向快速通道,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动铜梁至中心城区快速通道项目开工建设,提升与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县互联互通水平。瞄准旅游交通建设,打造景观路、旅游快速通道,论证安居至平滩旅游快速路,形成铜梁联动合川、大足等周边区域旅游交通大环线。规划论证安居至少云高铁站,提前谋划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快速路,打造高效枢纽集疏运体系。

(二)打造完善的交通干线网

普通国道方面,重点实施国道项目54.1公里,其中新建1.4公里,升级改造52.7公里。普通省道方面,实施省道项目111.9公里,其中新建7公里,升级改造50.1公里,路面改造54.8公里。全面提高国道一级公路里程,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82%以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安全水平和行车舒适性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改造总里程166.0公里,总投资约31.67亿元。

(三)打造广泛的交通基础网

加速形成乡村公路网双层结构。一是构建农村路网体系支撑骨架:以高速互通、铁路枢纽联络线为发展重点,以联网公路、旅游公路、园区公路为主要功能,实施重要连接道22.5公里,总投资3.1亿元,实现镇与镇高效连接。二是乡道、村道构成“四好农村路”网:规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总投资1.5亿元。持续建设西郊绿网等一批特色绿色产业路、乡村旅游路,打造“美丽农村路”,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实施重要连接道和农村公路项目172.5公里,结合干线公路项目,实现全区“镇镇通三级、镇镇全油化”。

专栏3十四五域内高效通达重点项目

快速公路:旅游快速路、安居至少云高铁站快速路。

普通国道:实施G319七佛至高碑、G319石梁水库至七佛等3个项目,共计54.1公里。

普通道:实施S106璧山福禄界至安西路口、S107璧山交界至蒲吕场口段等13个项目,共计111.9公里。

重要连接道:实施Y018少高路、太平至白羊段、旧县中峰互通至岚峰互通项目,共计22.5公里。

农村公路:实施农村公路改造150公里,打造美丽农村路,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第四节 高质量打造舒适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

(一)构建便捷舒适的客运服务体系

高质量发展铜梁区枢纽经济。加快推动铜梁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依托成渝中线高铁、渝遂绵(兰渝)高铁,按照“站城一体”和“交通引导城市开发”的总体思路,规划新建一级铁公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同时配套公交、出租、社会停车、综合服务等功能,高质量建设铜梁高铁站客运枢纽,发挥枢纽经济优势。

全面构建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构建以铜梁综合客运枢纽为核心,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轨道交通为主的多层次、一体化、高质量“四网融合”交通网,打造铜梁综合换乘交通枢纽无缝换乘体系,落实推广“TOD”发展理念,实现枢纽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积极开通铜梁至周边区域重要节点城市的长途客运和公交线路,实现城乡客运公交化率达50%以上。加快推进铜梁区导轨电车建设,建成城区导轨电车1号示范线,形成跨城市组团之间大运量、长距离、点对点的快速客运模式,补充完善现有城市公交运输方式。

积极推进传统客运转型升级。不断优化调整城乡客运线路、运力配置与时刻安排,加强客运线路与成渝中线高铁站、城市公交的互补衔接,积极培育铜梁综合换乘交通枢纽开往渝西地区人口密集区域的中短途客运市场。进一步优化客运装备配置,提高中高级客车比例。大力发展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精品班线、商务快客、短途驳载等特色客运业务。鼓励不同运输方式站场互设自动售(取)票设备,方便旅客购(取)联运客票。积极探索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为实现“一站购票”“一票出行”创造条件。

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结合铜梁城市规划建设情况,按照“抽密、填疏、补空”的思路优化线网结构,构建干支结合、层级分明、功能清晰的城市公交线网。有序推进城区至南部及西部重点乡镇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提升城乡公交覆盖率,试点开行铜梁至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优化布局铜梁区城市公交优先道网络,解决公交大客流通道的畅达问题。改建一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和出租车待客点,提升公交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完善充电桩以及公交“五小设施”,强化站场功能,满足新能源公交车辆新增和更新需求。

大力推进“交旅融合”发展。构建铜梁特色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完善客运站场、公路服务区等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推进生态停车场、自驾车房车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联合周边区县策划开行跨区域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专线系列,推动定制公交、定制客运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包车等特色运输模式。丰富完善涪江、琼江航道水陆连接和换乘设施,打造区域水上精品旅游航线;大力提升客运港口品质,全面加快安居北门码头升级改造。在安居古镇等沿江地区谋划建设直升机起降平台或者起降点,满足未来应急救援和旅游发展需要。积极推动“站运游”一体化,打造“车票、门票、酒店”等“一站式”旅游客运服务产品。

(二)构建高效畅通的货运物流体系

加快构建“12辅”干线物流货运枢纽体系。围绕铜梁高新区高端制造产业发展布局,以高新区为核心,依托科创新城货运站、铁路二环线与团结村至铜梁至成都铁路,高水平谋划铜梁区综合物流中心,打造铁公联运的综合货运主枢纽。围绕高新区大庙组团专业性产业发展,以大庙镇为核心,依托渝蓉高速、铜梁至重庆新机场高速,联合铁路二环线大庙货运站场,构建以高效率公路运输为主、大运量铁路运输为辅的铜梁区专业化物流基地。依托铜梁北汽车客运站,构建铜梁区城乡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实现承接重庆主城、覆盖全区的农村物流、城市配送以及商贸批发零担物流。

积极优化完善综合运输组织模式。全面对接重庆国际枢纽物流园、江津珞璜港物流园、果园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新机场、成都天府机场等重大枢纽节点,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物流和产业转移,建立铜梁—沙坪坝、铜梁—江津物流通道,探索开行联运公路班车,打造多式联运公路班车品牌。积极推进域内运输结构调整,引导大宗货物向铁路转移,积极谋划铜梁铁路运输班列,开行集装箱运输,发展高附加值铁路运输。充分发挥涪江水运优势,打造公水联运和水水中转。

加快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以铜梁区城乡物流公共配送中心为核心,少云、大庙、安居、永嘉、平滩等镇街客运站为支撑,村级物流便民服务点为基础,构建“1+25+N”的区、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鼓励域内城乡客运班线客车代运邮件快件业务,构建铜梁城区至各乡镇25条客货“两网共用”运输线路,依托农村客运班线推动小件客运班线“定时+定线+定班”运营。围绕域内农业产业发展,推行“直连+循环”的运输组织模式,构建7条农产品片区循环班线、9条商贸品直连线。

加快新兴智慧创新物流发展。开展交通物流大数据平台建设。建设交通物流公共资源数据平台,并积极拓展相关物流增值服务;推进运输模式及货运装备提档升级。创新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发展跨区域、网络化、联盟型甩挂运输等,推进运输车辆、低平板半挂汽车列车、液体危险货物运输罐车等重点车型标准化建设,推广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清洁能源货运车辆。

全面优化港口运输服务。加快建成安居古城四面村货运码头、高楼镇沙嘴货运码头,持续优化货运码头布局,加快推进专业化作业区建设,充分发挥水运优势;推动水铁联运发展,以渝遂高速公路、团结村至铜梁至成都货运铁路实施“借道寸滩港”“借道果园港”,重点推进铜梁至团结村中心站等重要物流节点的顺畅连接。

专栏4 “十四五”运输服务重点项目

客货枢纽:铜梁综合客运枢纽(建成)、科创新城货运站(开工)、铜梁区综合物流中心(前期工作)、铜梁区专业化物流基地(前期工作)

港口码头:安居北门码头(升级改造)、安居古城四面村货运码头(新建)、高楼镇沙嘴货运码头(新建)

客运服务推动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运营导轨电车示范线;开通连接重要景区的旅游专线和旅游直通车,重点发展安居古城等重要景区“景区直通车”、旅游专线。

三级物流体系:构建7条农产品片区循环班线,包括平滩镇—小林镇—双山镇、安居镇—白羊镇、少云镇—高楼镇—维新镇、旧县街道—水口镇—二坪镇、虎峰镇—福果镇—庆隆镇、永嘉镇—安溪镇—西河镇、大庙镇—围龙镇—华兴镇;构建9条商贸品直连线,包括城区至太平镇、侣俸镇、土桥镇、石鱼镇、蒲吕街道5条蔬菜水果货运直达专线,城区至庆隆镇—虎峰镇、少云镇—高楼镇—维新镇2条水产品货运专线,城区至东城街道—旧县街道—水口镇、庆隆镇—虎峰镇2条畜牧产品货运专线。

第五节 高水平搭建智慧绿色平安的交通体系

(一)着眼创新发展,打造高效互联的智慧交通体系

在应急指挥平台二期建设中,建立全区统一的交通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整合全区的铁路、道路、公路、桥梁、隧道、码头、岸线、枢纽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信息、规划信息和在建信息,构建广覆盖的监测设施网络。加密干线公路重点路段等区内重要路段视频监测、交通量采集等设备,隧道、特大桥梁100%实施安全监测技术。打造智慧出行服务体系,整合交通出行服务信息,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重点推进城市客运智慧化、客运一体联程服务。开展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试点研究,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二)着眼持续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绿色交通体系

建设生态绿色的交通设施。以国省道和航道为依托,重点推动建设“美丽公路”和“美丽航道”。推广绿色清洁的运输装备,推广使用纯电动客车、货车,加快充电桩的布局规划建设,鼓励开展燃料电池货车示范运营。建设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发展绿色货运和现代物流。

(三)着眼科技发展,打造高标准的平安交通体系

完善安全制度体系,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启动铜梁区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强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水平,规划实施公路安防设施工程100公里、危桥改造5座,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重点治理公路灾害点12处。全面提升救援处置能力,改造4座应急救援站点,构建分层次的应急预案体系,优化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布局,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配备和资金保障,实现灾情发生2小时内处置。

专栏5 “十四五”智慧交通重点项目

智慧交通平台:应急指挥平台二期。

监测网络:加密干线公路监测设备,重要路段每10公里密度覆盖率达到50%,交调设备数据完好率达到90%以上。

智慧车站:建设智慧铜梁汽车站,探索应用电子客票无纸化乘车,打造无人值守的无纸化、自动化、自助化的智慧车站。

第六节高协同构建交通现代治理体系

(一)推进交通重大领域改革。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努力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交通。加强债务管控,降低债务风险。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大“放管服”力度,推行行业审批“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继续开展“信用交通区”创建,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二)持续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广区、镇、村三级路长制,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建立与养护成本变化等因素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完善路政管理指导体系,“十四五”期间逐年提升养护工作质量、评价结果,积极争取全市“以奖代补”补助。完善路政管理指导体系,建立区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

(三)加强交通文明建设。深化交通文明宣传教育,强化舆论引导,形成文明交通人人参与、全民共建、社会共治的良好环境。完善安全监管手段和现代管理设施。加强从业者素质建设,构建交通文明体系。加强交通文化和廉政建设,提升交通干部职工素质,提高交通公共服务能力,为加快综合交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支持。

第六章 效果评价

(一)对外辐射更深远。2025年,基本建成“一高一轨道”铁路网、“17射两联线”新高速公路网、涪江+琼江+小安溪+淮远河“211河”绿色水运网,全面建成以铁路、高速公路、水运为骨架的对外交通体系,全方位、高标准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实现中心城区半小时可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大中心城市1小时互达。

(二)对内循环更畅通。2025年,打通城区与镇街骨干网络,建成以快速路、国省道为骨架的对内交通体系,国道一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实现突破,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实现增长,实现乡镇通三级路的目标,农村公路质量得以提升,交通对产业、城镇、旅游的支撑更加有力,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基本成型,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空间协调发展,实现多网融合的立体零距离换乘。

(三)运输服务更高效。2025年,新开一批城际公交,运营导轨电车示范线,优化调整一批公交线路、建设一批公交站场,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树立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公交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公交行业运营主体更加多元化,公交服务更加品质化。物流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上升。

(四)行业管理更智慧。2025年,调整优化交通出行结构,营造低碳、安全、注重体验的出行环境。借力“5G”发展趋势,在全市智慧交通总体布局指导下,交通智慧化设施和管控水平提升,引领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整合多元化交通信息服务,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强化交通数据开放共享,增强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

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内高规格的统筹协调机制,成立铜梁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重大交通项目有关工作。建立铜梁与周边区域交通规划建设协调机制,推进毗邻地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二)争取政策支持。加强统筹整合,强化交通规划与其他上位规划的对接,主动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及市级规划,同时争取交通运输部及市级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探索优化项目前期工作流程,深化重大项目方案研究。

(三)拓展投融资渠道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补助基础上,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完善政府主导、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鼓励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四)优化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着力培养一支掌握科学管理知识、有现代经营理念的管理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激励力度。加强执法业务骨干队伍和执法管理队伍建设。

文件下载:

部门解读:

一图读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小龙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