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公文

  • 115002240093343308/2022-00270
  • 铜府办发〔2022〕29号
  • 交通;物流(邮政)
  • 其他公文
  • 铜梁区人民政府
  • 有效
  • 2022-09-14
  • 2022-09-21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梁区交通物流“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9-21
字号:


铜府办发〔202229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铜梁区交通物流“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铜梁区交通物流“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914

(此件公开发布)


铜梁区交通物流“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9



5

第一章发展基础 6

一、发展现状 6

二、发展差距 11

第二章形势要求 12

第三章中长期战略布局 14

一、发展定位 14

二、发展战略 14

三、战略目标 15

第四章“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 21

一、指导思想 21

二、基本原则 22

三、发展目标 22

第五章“十四五”期主要任务 23

一、实施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工程 23

二、实施货运枢纽体系建设工程 25

三、打造一体衔接的干线货运服务体系 30

四、打造绿色集约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 34

五、打造普惠经济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35

六、构建信息融合的综合货运服务平台 37

第六章保障措施 38

一、加强组织领导 38

二、加强对外合作 38

三、加强主体培育 39

四、加强用地保障 39

附表 40














前 言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对于释放强大国内市场需求、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铜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交通物流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铜梁交通物流发展要抢抓全市发展现代物流的机遇,积极对接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化落实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紧扣铜梁区“重庆西向发展桥头堡、成渝中部崛起排头兵”和打造“产业高地、文旅胜地、宜居美地、民生福地”的战略定位,结合全区空间特点、物流产业比较优势及产业链与供应链串接要求,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支撑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铜梁交通物流发展,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铜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铜梁全域,幅员面积1340平方公里,统筹考虑璧山、合川、潼南、大足、永川等周边区县,规划期为2021-2025年,规划基础年为2020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一)经济产业发展逐步向好。

经济发展增速领先全市。“十三五”期间,铜梁区持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增长呈持续回升态势。“十三五”期末,全区经济发展处于重庆主城新区中等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4.8%、居全市第四位、主城新区第四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3万元、居全市第八位、主城新区第五位。产业结构比优化调整为9.154.336.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94亿元、增长10.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2.7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7.79亿元、增长9.0%

工业集群化发展势头明显。“十三五”期间,铜梁区“以升促建”推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达563.7亿元、占全区比重81.3%。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正集群成链,西部美谷美妆产业初见成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到36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9家,“双新”产业产值达330.9亿元、增长2.7倍,数字经济产值达215.7亿元、增长1.4倍。

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铜梁作为全市四大菜篮子基地之一,现代农业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势头良好。202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98.10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36.10万亩、年产量达77.30万吨,特色水产品总量达3.95万吨。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创建“两品一标”农产品281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9个,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中心四基地”基本建成。



1 2015-2021年铜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和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二)设施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成渝中线高铁前期工作稳定推进,全区“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初具雏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0公里,路网密度为6.6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重庆主城都市区前列。干线公路网升级改造加快实施,省道规模、质量大幅提升,公路网总里程4580公里,其中国省道309公里,到2021年底,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100%

货运枢纽体系初见雏形。围绕铜梁高新区形成了服务机械设备、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生态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集群的一批公路货运枢纽。全区有2个一级站(铜梁汽车客运总站、铜梁汽车南站)、8个镇级站具备完善货运物流功能的条件,为农村物流三级体系建设奠定基础。铜梁区城乡物流共同配送中心建成并投用,占地面积900亩的小北海物流市场加快建设。

邮政网络站点建设纵深推进。全区邮政网络、邮政站点覆盖广泛,区内邮政业务网点43个;行政村通邮全覆盖,建设并运行村邮站180个、村级邮乐购站点106个;线上建设邮乐网铜梁馆2个、邮乐小店695个,有效解决物流“两个一公里”问题,提供强有力的邮政服务保障。

(三)物流运输需求逐步增加。

货物运输规模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完成综合货运量6145万吨、年均增长14.9%。其中,公路货运需求持续增长,公路货运量年均增长10.3%、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8.5%。邮政快递业务整体向好,邮政函件业务较上一年增长52.6%,包裹和快递业务较上一年增长21.3%


2 2016-2021年铜梁区公路货物运输量与周转量

公路货运引领作用突出。“十三五”期间,公路货运占综合货运比例达90%以上,年均增速为10.3%。公路运输货类中,矿建材料、水泥、钢铁等大宗货物占比63.3%,机电设备、轻工医药产品等附加值相对较高货物占比10.5%。铜梁与沙坪坝、璧山、江津、潼南等区县来往较为密切,其中沙坪坝是铜梁最主要的公路货运集散地。


3 2021年铜梁高速公路货运主要来往区县情况

货运载运装备小幅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区货运车辆小幅发展,基本保持在4000辆左右,年均增长4.6%。邮政铜梁分公司装备已具备规模,投递车辆共98台,其中摩托车59台、三轮车18台、四轮机动车12台,城区以三轮车和四轮机动车为主,镇以摩托车为主,城乡投递全年无休。


4 2016-2021年铜梁区货车数量图

货运企业化发展相对明显。2021年,全区道路货物运输业户达到749户,其中50辆车辆以上规模货运企业9家。个体运输户515户,个体运输户占运输业户总数的68.8%,低于全市平均值(77.9%)。


5 2021年铜梁区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规模情况

二、发展差距

(一)基础设施有待加强。一是对外运输方式单一,铜梁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两个不通铁路的区县之一,物流设施短板明显,中长距离货物集散痛点突出。二是公路货运主通道相对聚集,多依赖渝遂高速实现对外联通,渝遂高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三是水运服务能力未充分发挥,航道等级较低,通达性不足。四是货运枢纽体系功能有待优化,服务全区产业链供应链的需求尚未全面满足,多式联运的功能有待加强,农村物流三级体系有待健全。

(二)组织模式有待创新一是运输结构有待完善,公路货运主导地位突出,综合立体网络建设滞后。二是多式联运组织模式缺乏应用,精准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公路货运产品尚未形成,影响全区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公路专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冷链、集装箱、城市共同配送等专业物流运输市场、专业载运工具有待培育和引导发展。四是综合运输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亟待与铁路、水运等量大价优运输方式融合发展。

(三)数智发展亟待突破一是前端信息收集体系亟待完善,货车车载终端、枢纽节点终端等前端信息设备布设有待加强,数据采集指标体系亟待建设。二是政府引导生产企业与运输企业有效衔接欠缺支撑,数据互通、共享、挖掘、分析等信息化、智慧化能力有待加强。三是政府引导运输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缺乏支撑,公路货运市场主体散小弱现象突出,议价能力相对较弱,亟待建立公路货运价格监测体系规范市场发展。

第二章 形势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铜梁区改革发展面对发展环境更趋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发展需求迫切等诸多难题。铜梁区地区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依旧保持,但产业能级有待提升,经济结构还需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短板。未来铜梁区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重庆西向发展桥头堡,努力争当成渝中部崛起排头兵。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初步显现,要求铜梁高质量打造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显现。重庆地处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内陆腹地和中西部地区开放前沿,是畅通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铜梁地处成渝双城中轴线,是成渝中轴与川东北、川东南通道枢纽节点,应主动衔接重庆陆港型、港口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衔接融入重庆四向国际综合运输通道,最终实现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世界级城市群互联互通,加速度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引导与支撑“铜梁造”产品“走出去”。

国家战略在重庆嵌套叠加与重庆引领地位逐渐凸显,要求铜梁高规格构建综合货运枢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铜梁交通物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印发实施,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国交通“第四极”的战略定位,明确重庆为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重庆交通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铜梁地处重庆中心城区,为深入发挥自身关键节点作用,应全方位打造公路无水港,充分调动区内公路物流的绝对优势,建立具备公铁联运、公水联运、公空联运的货运枢纽体系;丰富货运枢纽生态体系,承担沙坪坝(团结村)、江北(果园港)、璧山(新机场)等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的喂给配套、增值服务延伸等功能,有效支撑与引导铜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产业变革需求调整与全球科技革命深度融合趋势明显,要求铜梁高水平构建“货优其流”服务支撑体系。随着铜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全区货运需求稳步增长,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速明显高于社会货运平均需求,即除满足过去重点生产物资快速流通的同时,还应不断满足高品质、小批量、时效性强的新兴需求。为此,应创新交通物流服务模式和生态,将铜梁打造成“联运形式多样、运作低碳经济”的货运物流服务支撑体系,支持发展公路货运班车,联接铁路、水港等重要枢纽发展多式联运;引导发展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等专业化物流;探索发展陆空联运支持卡车航班;创新推动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构建物流交易服务平台,加速互联网新技术在交通物流领域的示范应用与推广,有序实现货源、运力、价格等核心要素的聚集与共享,有序实现“货优其流”的发展目标。


第三章 中长期战略布局


一、发展定位

抓住交通强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要历史机遇,围绕铜梁“加快建设重庆西向发展桥头堡,努力争当成渝中部崛起排头兵”发展定位,立足全区打造“产业高地、文旅胜地、宜居美地和民生福地”的奋斗目标,全力构建铜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重要物流节点”,率先构建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物流发展格局,优化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推动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加快先进信息技术赋能创新,助力交通物流与工业、农业、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为铜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战略

拓通道。依托普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物流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多向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强化铜梁与成渝双城之间的经贸联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陆海新通道等国家大战略和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城市群。

强枢纽。全面做大做强铜梁货运枢纽体系,优化枢纽功能布局,打造枢纽经济,依托铁路货运站、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加快各项物流要素的集聚。

优组织。统筹交通资源,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动公路货运班车发展,提升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等专业物流水平,探索卡车航班、铁路班列等组织模式创新,引导运输结构调整,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提服务。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在交通物流领域的发展,促进交通物流信息整合共享,建设货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统一的数据接入和互换机制,推动货流、物流、信息流高效融合,促进物流供应链有效发展。

三、战略目标

2035年,基本形成“5241”交通物流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重要物流节点全面建成,铜梁区作为“重庆西向发展桥头堡、成渝中部崛起排头兵”,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物流有力支撑全区产业高能级升级,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5241”交通物流发展格局为:

(一)5大通道。全面构建14向对外综合运输通道,

推动铜梁全面支撑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364向”对外运输大通道中“2廊”(重庆—兰西—天山北坡交通走廊、重庆—成都—拉萨交通走廊)建设,逐步形成对外开放、区域协同新格局。

“1轴”为构建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的东西向对外运输主轴。依托铁路二环线、高速公路、物流通道等,以铜梁为轴点、东西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的对外运输大通道为主轴,快速串联重庆中心城区、璧山与四川成都,对接全市“36廊”国内综合运输大通道1,融入全市“4向”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2,联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4大世界级城市群,全面支撑铜梁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科学城产业融合协作发展,助推铜梁大抓工业大抓产业大抓实体经济大抓开放发展。

“4向”为构建以铜梁为中心、联通周边核心城市的4向综合运输通道。依托“收费-非收费”公路通道,联通铜梁与周边产业关联城市,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铜潼遂通道:依托渝遂高速、铜安高速、国道G319、省道S107,加强铜梁与潼南方向快速联通,提升“一区两群”桥头堡城市互联互通水平。

——铜大内通道:依托铁路二环线、渝蓉高速、三环高速和省道S106S543S302,加强铜梁与大足方向快速联通,推动桥头堡城市协同发展。

——铜合广通道:依托铁路二环线、三环高速、合璧津高速和省道S543S208,加强铜梁与合川、广安方向互联互通。

——铜永泸通道:依托铁路二环线、铜梁至新机场高速和省道S544S208S546,加强铜梁与永川、泸州方向快速联通。


6 “十四五”期铜梁区“15向”对外运输大通道布局示意图

(二)2个体系。全面构建“11副”生产物流货运枢纽体系与“1+25+N”农村物流三级节点体系,形成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货运枢纽体系,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1副”生产物流货运枢纽体系为重点保障全区产业发展、生产物资快速集散与转运衔接的货运枢纽体系。依托对外交通运输设施,以支撑全区产业发展为核心,配套高新区“一中心2组团”,分步推进生产物流货运枢纽体系建设,实现生产物流高质高效中转,推动全区现代工业发展。

——1主为铜梁区多式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依托铁路二环线科创新城货运站,打造铁公联运为主的综合货运枢纽,重点支持大宗物资生产物流、跨区域商贸物流等货物集散与转运衔接,保障全区产业链稳定发展。

——1副为大庙专业化公路货运枢纽,优选高新区大庙组团布局专业化公路货运枢纽,打造以公路运输、服务生产物流为主的专业枢纽,主要服务铜梁南部片区产业发展。

“1+25+N”农村物流三级节点体系为重点保障全区城乡融合、普惠经济的农村物流货运枢纽体系。立足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依托全区客运站场、邮政站点等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既有资源,强化三级节点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多站合一、一站多能”发展,为全区“家电下乡、农产品进城”生产生活双向流通给予支撑保障。

——1为铜梁区农村物流公共配送中心,亦称铜梁区城乡物流公共配送中心,服务全区城乡生产生活物资双向流通的集散中转,向全区农村物流、城市配送以及商贸批发零担物流等提供保障支持。

——25为铜梁区镇级综合服务站,依托镇客运站场、邮政局(所)、电商服务中心、农资站等,建设具备分拨配送功能的上接区、下联村的农村物流中转仓储,重点保障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及时、货物运输服务水平提升。其中,规划7个镇级重要综合服务站,重点承接区级物流中心,辐射本镇及周边区域的货运服务;规划18个镇级一般综合服务站,重点解决所在镇的货运服务。

——N为多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主要依托行政村公共服务中心、农家商超、村邮站、农村电商服务点等,作为镇级物流综合服务站的喂给节点,服务所在行政村区域的物资集散。

(三)4大产品。全面构建4大干线货运服务产品,提供生产企业等货物委托方“宜公则公、宜铁则铁、宜水则水”的综合运输服务产品,有效支撑铜梁产成品走出去、生产物资走进来,助力铜梁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效能发挥。

公水联运:常态化开行铜梁至果园港公路班车,推动区内产业快速进入重庆中心城区,融入重庆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流入全市甚至全国。

公铁联运:常态化开行铜梁至团结村公路班车,结合铁路二环线建设发展开行铁路班列、专列等多样化产品,联通团结村铁路口岸,适时对接江津小南垭与珞璜港,快速融合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

陆空联运:常态化开行铜梁至江北机场、重庆新机场、天府机场公路班车,探索打造卡车航班支持重庆空港型国际物流枢纽发展,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大机场,高效融入机场国际国内网络,有力支撑区内特色农业与高附加值产业发展。

铁公水联运:探索铜梁铁路多样化、班列化发展,推动“铁公水”多式联运;充分发挥涪江三级航道资源优势,建设高楼货运作业区,发展公水联运、水水中转,打造果园港喂给港,引导铜梁及周边区县大宗货物下水联通主城。

(四)1个平台。全面构建1个综合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1+N”的交通物流市场管理和服务系统,创新构建“人、车、物、路、网”3多方协同的数字化物流体系,助力全区综合运输通道、综合货运枢纽和多式联运产品长效持续发展,推动交通物流降本增效。

——1为政府为主导的交通物流市场管理系统,以载运工具为动态数据采集核心终端,以市场运行监测、经济运行分析、安全应急调度与数据共享查询四个功能为重点,为有关部门提供分交通方式的交通物流实时数据监测、分析展示以及辅助决策等数据支撑,为市场运输企业提供人车企的诚信信息和铜梁对外运输非拥挤路段、对外货源构成及其对应的货量规模、成本运价等市场关键要素变化情况的数据支撑。

——N为市场主导的交通物流交易服务系统,鼓励公路货运、城市配送、农村物流、货运代理和货运平台等企业开发交通物流交易服务系统,与铜梁区交通物流市场管理系统以人车企诚信信息和货物单证信息交换为基础进行资源共享,助力全区数字化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第四章 “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坚定不移大抓产业,持续强化民生保障”为重要抓手,紧扣铜梁区“重庆西向发展桥头堡”“成渝中部崛起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和打造“产业高地、文旅胜地、宜居美地和民生福地”奋斗目标,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全力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重要物流节点”,依托通道、枢纽、组织、服务等系列突破与创新,使铜梁全面串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全面融入重庆出境四向国际综合运输通道以及有效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三大世界级城市群,推动铜梁经济开发开放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夯实基础、统筹推进。补足铜梁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提升对外通道基础设施,加速提高铁路、公路、水路等多方式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抓好枢纽体系建设,实现基础设施能力足、效率高的良好局面。

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实效。立足铜梁交通物流发展的问题与目标双导向,立足交通物流发展需求,系统、全面设置交通物流发展的建设功能,确保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支撑铜梁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市场运行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快通道和枢纽建设,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优化市场监管,营造交通物流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关键突破。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关键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创新,大力提升交通物流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2025年,紧盯“5241”交通物流发展格局,完善铜梁区交通物流体系,基本实现“121”交通物流发展目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使得区域间货物要素流通频率不断增强,区域内生产物资流动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配送、农村物流等专业物流长效发展,以公路为核心、主动衔接水铁空等多式联运发展的成效不断显现,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其中,“121”发展目标为:

——建成1个通道。建成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的东西向对外运输主轴,通道内,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7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55公里,实现中心城区半小时可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大中心城市1小时互达。

——打造2个体系。初步形成生产物流货运枢纽体系,完成铜梁区多式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一期)、大庙专业化公路货运枢纽前期工作;全面建成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完成铜梁区农村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升级改造,建成25个镇级综合服务站,农村物流乡镇站点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便民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

——形成1大产品。形成1大特色化干线货运服务产品,成功开行铜梁至两江新区、果园港公路班车,积极发展公水联运、陆空联运等多式联运产品,推动产品运营常态化持续发展,助力铜梁与重庆中心城区间互联互通水平、物流交换频率明显提升。


第五章 “十四五”期主要任务


一、实施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工程

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重要物流节点”为导向,以打造铁路网络、织密高速网络、完善快速路网为抓手,支撑铜梁构建5向(即14向)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全面融入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364向”对外运输大通道中“2廊”(重庆—兰西—天山北坡交通走廊、重庆—成都—拉萨交通走廊)建设,实现区域互通、市域贯通、国际联通。

打造铁路网络。推进成渝中线高铁建设,融入国家“三纵两横”高铁主通道建设。加快论证团结村至铜梁至成都货运铁路,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大核心城市最便捷的铁路货运通道。争取铁路二环线尽早开工建设,连接永川区南下川黔,通过市郊铁路渝合线、铁路枢纽环线快速进入两江新区。建成城轨快线璧铜线,推进C3线璧山-铜梁-大足开工,加快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适时展开城轨快线璧铜线延伸段前期研究,联动潼南推动桥头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渝遂绵(兰渝)高铁、汉南大泸城际铁路前期工作。

织密高速路网。建成渝遂高速复线北碚至铜梁段、合璧津高速,进一步畅通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及璧山、合川等周边区县的快速直连。建成铜梁至安岳高速,形成一条联系成、渝两个特大城市和川渝两大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天府新区)的便捷直连新通道。加快推进渝遂高速铜梁至潼南段加宽建设,在维新镇增设互通,在太平镇规划开放式服务区。新增规划铜梁至重庆新机场高速公路,实现铜梁至新机场的快速连接,形成连接遂宁、潼南方向至璧山区的交通主通道。

完善快速路网。东融中心城区、第二机场,把握物流降本增效趋势,规划建设主城-铜梁-潼南物流通道,增强与璧山区、沙坪坝区、两江新区快速联系;规划论证东向快速通道,加快城市建设。西连四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论证西向快速通道,形成铜梁城区至侣俸、平滩等重要镇快速通道,实现与大足区快速联通。北上遂宁、陕西,积极推进主城-铜梁-潼南物流通道建设,构建铜梁至潼南、四川方向非收费快速通道,提升物流运输服务水平。南下贵州、云南,规划论证南向快速通道,串联南部大庙等主要镇,打造产业路、物流快速通道。

专栏1 “十四五”对外通道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网络:

高铁:规划建设成渝中线高铁,规划研究渝遂绵(兰渝)高铁。

普铁:规划建设铁路二环线,规划研究团结村至铜梁至成都货运铁路。

其他:规划建成城轨快线璧铜线,规划建设C3线璧山-铜梁-大足。规划研究汉南大泸城际铁路、城轨快线璧铜线延伸段。

高速公路网:

规划建成渝遂高速复线北碚至铜梁段、合璧津高速、铜梁至安岳高速,规划建设渝遂高速铜梁至潼南段加宽。规划研究铜梁至重庆新机场高速公路。

快速路网:规划建设主城-铜梁-潼南物流通道。

二、实施货运枢纽体系建设工程

统筹考虑铜梁区城镇空间布局、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等方面因素,积极构建“11副”生产物流货运枢纽体系与“1+25+N”农村物流三级节点体系,重点服务本地产业集群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地区的货物集散。

(一)战略构建生产物流货运枢纽体系。

打造1个专业化公路货运枢纽。积极打造铜梁区大庙专业化公路货运枢纽,主要依托渝蓉高速、铜梁至重庆新机场高速,联合铁路二环线大庙货运站场,以高新区大庙组团为核心,辐射南部镇街,构建以高效率公路运输为主导的专业化公路货运枢纽,具备货物集散、零担专线、货物仓储等物流功能,服务大庙及南部镇街制造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支撑大庙组团与科学城、璧山、两江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

研究部署1个多式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研究部署铜梁区多式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依托铁路二环线与团结村至铜梁至成都铁路,围绕科创新城货运站,构建铁公联运为主的具备货物集散、智慧仓储、自动装卸等物流功能,高效衔接铜梁与沙坪坝(团结村)、江北(果园港)、璧山(新机场)等国家物流枢纽的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对接融入重庆四向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服务高新区的蒲吕-姜家岩-白土坝“一中心”和旧县组团,支撑铜梁高新区高端制造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率先推进一期工程,重点推进枢纽公路物流设施建设。







7 “十四五”时期铜梁区“11副”生产物流货运枢纽体系布局示意图

(二)优化完善农村物流三级节点体系。

推进1个区级农村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构建铜梁区农村物流中心,主要依托现状铜梁区城乡物流共同配送中心,融合区域寄递、商贸、农资等货物资源和邮政网点与客运站线资源,完善配置区域集中分拣链、智慧仓库、冷链运输等设施功能,实现承接重庆主城和覆盖全区的城乡物流流通功能,规划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以上。

打造镇村多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通过“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方式,对镇级客运站、服务站、电商服务中心、农资站及原有邮政设施等进行改造提升,利用镇级综合服务站有偿建立邮政、快递仓储场地或小型物流集散中心。在少云、大庙、永嘉、平滩、安居、虎峰、旧县等镇街打造镇级重要综合服务站7个,重点承接区级农村物流中心、辐射本镇街及周边区域,使其具备邮政快递,农资及农产品等货物的集中分拣、仓储、装卸、搬运等货运物流功能,商品销售与交易、停乘车等便民服务功能,规划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在侣俸、太平、土桥等镇街打造镇级一般综合服务站18个,使其具备邮政快递,农资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寄存、配送等货运物流功能,商品销售与交易、停乘车等便民服务功能,规划占地面积200-400平方米。依托行政村公共服务中心打造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N个,重点承接镇级综合服务站、辐射行政村所在区域的农村物流服务点,使其具备邮政快递,农资及农产品等简单货物寄存、收发货运物流功能,规划占地面积20平方米以上。


8 “十四五”时期铜梁区“1+25+N”农村物流三级节点体系布局示意图

专栏2 “十四五”货运枢纽建设重点

生产物流货运枢纽节点:构建“11副”生产物流货运枢纽布局体系。“十四五”期间,有效推进铜梁区多式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一期)、大庙专业化公路货运枢纽前期工作。

农村物流三级节点体系:构建“1+25+N”农村物流三级节点体系,升级改造铜梁区农村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建成25个镇级物流综合服务站,N个村级物流便民服务点。

三、打造一体衔接的干线货运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铜梁区地域优势,依托区内既有和规划的铁路、高速、水路等特色交通资源,基于生产物流货运枢纽体系建设,借助重庆发展港口型、陆港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机遇,构建以公路运输为主、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服务市域、联动区域、融入国际的干线货运物流体系,支撑铜梁交通物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全面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效发展。

全面对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打造公水联运服务模式。研究建立铜梁至两江新区、果园港物流通道,加强与中心城区、两江新区产业互补协作,依托渝遂高速和渝遂高速复线北碚至铜梁段等既有和在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研究主城-铜梁-潼南物流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接长江黄金水道的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探索开行铜梁至果园港公路班车,借助两江新区自贸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资源、平台和交通优势,助力铜梁区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融入重庆中心城区和长江黄金水道。


9 铜梁区公水联运运输产品示意图

全面对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打造公铁联运服务模式。规划建设主城-铜梁-潼南物流通道,依托渝遂高速、渝遂高速复线北碚至铜梁段和合璧津高速等既有和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探索开行铜梁至团结村公路班车,率先构建铜梁-沙坪坝公铁联运通道,利用团结村铁路口岸、西永综保区等优势连接中欧班列(成渝),推进铜梁融入亚欧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规划建设铜梁-璧山-江津物流通道,研究开行铜梁至江津公路班车,利用江津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江津综保区等优势连接陆海通道铁海联运、国际铁路班列,推进铜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铜梁向西、向南的公铁联运品牌,全面对接沙坪坝团结村、江津小南垭和珞璜港等交通、平台和政策资源,构建完善服务智能终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优势生产制造业的交通物流体系,支撑铜梁融入国际综合运输通道,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和铜梁产业扩展发展。


10 铜梁区公铁联运运输产品示意图

全面对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打造陆空联运服务模式。构建铜梁多向对外陆空联运通道,全面对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新机场、成都天府机场。优先开行铜梁-江北机场陆空联运班车,依托渝遂高速和渝遂高速复线北碚至铜梁段快速连接江北机场,积极对接航空口岸、保税区及江北机场航空物流园。有序开行铜梁-重庆新机场陆空联运班车,依托新增规划铜梁至重庆新机场高速公路,有力服务重庆新机场货运枢纽建设。适时开行铜梁-天府机场陆空联运班列,依托铜梁至安岳高速公路和渝蓉高速快速连接成都天府机场。打造陆空联运班车品牌,立足陆空联运班车,发展农业特色运输、冷链物流和航空物流等专业化物流运输,推动铜梁健康美妆等一批高附加值、小批量、时效强的货物快捷运输,进一步延长铜梁物流链条,支撑铜梁产业发展。


11 铜梁区陆空联运运输产品示意图

聚焦内部物流优势,引导大宗货物公铁水联运。打造公水联运和水水中转服务模式,依托涪江智慧美丽航道建设高楼货运作业区,进一步发挥水运优势,积极对接果园港,引导更多大宗货物选择水路运输。积极发展“铁公水”多式联运模式,依托规划铁路二环线,引导铜梁与沙坪坝、北碚之间的矿建材料、水泥等大宗货物运输向铁路转移,提升区域内大宗货物对外通道运输能力;积极谋划铜梁铁路运输班列,开行集装箱运输,发展高附加值铁路运输。


12 铜梁区大宗货物公铁水联运运输产品示意图

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专用运输装备标准化。推动物流企业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推广公铁两用甩挂车、集装箱车,重点在快消品、农产品、药品、电商、中小型电器和工业零部件等领域,优先推广使用1200mm×1000mm标准托盘,支持发展大型化、自动化、专业化、集约环保型转运和换装设施设备,支撑域内多式联运体系快速高质发展。

专栏3 “十四五”干线货运服务体系重点工作

十四五”期间,积极打造公水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铁公水联运的四大运输产品,形成服务国际、联动区域的干线货运物流体系。

公水联运:开行铜梁至两江新区、果园港公路班车。

公铁联运:探索开行铜梁至团结村、铜梁至江津公路班车。

陆空联运:探索开行铜梁高新区-江北机场、天府机场联运班车。

四、打造绿色集约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

推动城市配送服务体系集约共享发展,引导车辆装备绿色化、标准化发展,强化专业化配送运输体系建设,促进城市配送资源整合与协同共享,打造高效集约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

持续完善城市配送网络体系。构建“公共配送中心—城市末端配送网点”两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末端配送网点,鼓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镇商贸中心完善配送功能,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引导城市共同配送发展,鼓励交通、邮政、商贸、供销等开展联盟合作,进一步完善存储、转运、停靠、卸货等基础设施,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共同配送、分时配送模式,提高共同配送能力,争创国家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城市。

大力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绿色化。加快优化城市配送车辆结构,引导物流企业将老旧柴油车辆更新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新增城市配送车辆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50%。探索制定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改善车辆通行条件,建立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运营补贴机制,降低使用成本。

鼓励支持冷链运输装备专业化。推广标准化冷链运输装备,增加冷藏车辆、载具、包装等设施供给,鼓励多温层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冷藏厢式半挂车、低温保温容器等标准化运载单元以及轻量化、新能源等节能环保冷藏保温车型在冷链物流中推广使用,引导适冷农产品干线运输和区内冷藏节点转运使用。健全城市配送冷链车辆通行政策,统一城市配送冷藏车辆标识,保障冷链车辆在市内有效通行。

五、打造普惠经济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广应用先进运营模式和信息技术,提高农村物流运输服务品质和服务覆盖范围。

积极构建“客货兼营班车+货运班线+乡村货的”农村物流运输网络。构建铜梁城区至镇客货“两网共用”运输线路,依托铜梁区农村物流中心和农村客运班线,发展城区至镇客货“两网共用”运输线路25条,采用“定时+定线+定班”的运营模式,加强寄递物流与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发展。构建完善一批货运班线,依托铜梁区农村物流中心、7个镇级重要综合服务站,发展7条农产品片区循环班线、9条商贸品直连线,选择“直连+循环”的运输组织模式推进发展。同时,围绕镇级综合服务站,构建镇至行政村全覆盖的乡村货的运输网络,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突出问题。

支持农村物流智能、绿色、持续发展。鼓励发展“网络平台货运+农村物流”服务模式,积极搭建集供需发布、网上交易、精准匹配、运力整合、交易结算、诚信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货运综合服务平台。积极采用新能源厢式货车,推广冷链配送车辆应用,统一“农村物流”客货兼营班车与片区货运班线车辆外观标识,提高农村物流运输服务社会认识度,起到良好宣传作用。

积极争取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示范创建。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区内农村物流服务企业与农产品流通企业、批发市场、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精准对接,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培育品牌化、规模化农村物流龙头企业。“十四五”期间,申报市级“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示范区”并通过验收,申报并力争获得国家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专栏4 “十四五”农村物流服务体系重点工作

25条客货“两网共用”运输线路:城区至永嘉、围龙、石鱼、西河、福果、安溪、旧县、虎峰等25条客货运输线路。

7条农产品片区循环班线:平滩镇-小林镇-双山镇、安居镇-白羊镇、少云镇-高楼镇-维新镇、旧县镇-水口镇-二坪镇、虎峰镇-福果镇-庆隆镇、永嘉镇-安溪镇-西河镇、大庙镇-围龙镇-华兴镇。

9条商贸品直连线:城区至太平镇、侣俸镇、土桥镇、石鱼镇、蒲吕街道5条蔬菜水果货运直达专线,城区至庆隆镇-虎峰镇、少云镇-高楼镇-维新镇2条水产品货运专线,城区至东城街道-旧县街道-水口镇、庆隆镇-虎峰镇2条畜牧产品货运专线。

1个示范创建:成功申报市级“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2个示范镇、5个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示范村、10个邮政企业下乡进村示范网点,发展25条客货邮示范线路。

六、构建信息融合的综合货运服务平台

推进交通物流市场管理系统建设。以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为基础,打造铜梁交通物流市场管理系统(一期),以铜梁区内12吨以上重点营运货车、铜梁域内高速公路运营货车等公路货车为基础,以市场运行监测、经济运行分析、安全应急调度与数据共享查询四个功能为重点,推进管理系统(一期)建设。

引导市场主体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社会物流信息平台,引导以公路班车为核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发展,形成车货匹配、运力优化、信息发布、仓储交易、供应链等一体化、智能化综合物流服务。引导企业搭建铜梁区农村综合物流信息平台,通过人、车、货、站、线等信息资源整合与需求智能匹配,实现客货同网、资源共享,加速推进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前端数据和终端设施建设。推进交通物流数据资源交换,充分整合本地数据资源,接入重庆市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系统,建设交通物流数据库。以人车企诚信信息和货物单证信息交换为基础进行资源共享,助力全区数字化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完善铜梁区内重点货车、货站等智能监测终端建设,推进货运枢纽智能监测终端应用,实现12吨以上重型货车、车辆运输车、城市配送车辆等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率达到100%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交通物流跨部门联系工作机制,重点研究推进物流运输通道和枢纽节点建设、多式联运创新模式打造、重点货运企业的招商引资等工作。用好用足国家、重庆市在交通物流方面的支持政策。主动承接团结村、果园港等国家综合物流枢纽功能,探索区块链、金融保险等功能服务,鼓励多式联运、专业物流等项目发展。推荐有发展潜力的重点物流项目申报国家及全市重点示范项目,争取将重点物流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库。结合全区实际,制定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的政策文件,推动交通物流快速发展。

二、加强对外合作

加强与两江新区、璧山、沙坪坝、江北等地的发展合作,强化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市场,支持特色货运产品建设,全力支撑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发展。加强与四川遂宁、广安、泸州等地的合作,深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以及周边区县的互通发展。加强与区内外、毗邻周边现代农业、医药产业、能源、工矿、商贸等企业合作,构建高质量“大客户群”,支撑铜梁区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创新与持续发展。

、加强主体培育

培育发展专业物流、冷链、城市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等专业化物流供应链市场主体,积极引进平台型物流主体。通过减免税费、增值税征收返还、减免贷款利息、保障物流用地、提供优惠的融资政策等方式,吸引全国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入驻,提升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提高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货物流通效率。

、加强用地保障

将符合规划的物流集聚区视为城市功能的重要配套设施,纳入全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科学预留物流发展用地。全力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重点物流园区和重点项目设施用地。鼓励引导新上的物流项目节约用地,鼓励支持利用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





附表



附件下载:

文件下载:

部门解读:

一图读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小龙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