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2021-2025年)
重庆市铜梁区商务委员会
2021年10月
目 录
第一篇 奋力开启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1
第一章 总体形势.......................................................................................1
第一节 商贸服务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产业.................................1
第二节 存在问题.......................................................................................5
第三节 面临形势.......................................................................................6
第二章 总体思路.......................................................................................8
第一节 指导思想.......................................................................................8
第二节 基本原则.......................................................................................9
第三节 发展目标.....................................................................................10
第四节 发展导向.....................................................................................11
第三章 空间布局.....................................................................................12
第一节 繁荣龙城天街商圈.......................................................................15
第二节 振兴小北海物流园.......................................................................15
第三节 打造四大特色商业街...................................................................15
第四节 建设五大社区商业中心...............................................................16
第五节 全覆盖打造镇级商贸物流集配中心.............................................16
第二篇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畅通国内大循环....................................16
第四章 加快建设消费创新中心...............................................................17
第一节 繁荣龙城天街核心商圈...............................................................17
第二节 提升城市副中心..........................................................................23
第三节 促进专业市场聚集发展...............................................................23
第四节 推动特色商业街品牌化发展........................................................30
第五节 推进社区商业便利化发展............................................................30
第六节 推进乡镇商贸流通便捷化发展.....................................................31
第五章 全面促进消费..............................................................................33
第一节 提档升级传统消费.......................................................................33
第二节 做大做优文旅消费.......................................................................34
第三节 加快培育新兴消费.......................................................................35
第四节 挖潜扩大农村消费.......................................................................36
第五节 大力发展夜间消费.......................................................................37
第三篇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7
第六章 推动商贸服务业技术、模式和业态创新.......................................38
第一节 推进商贸品牌创新.......................................................................38
第二节 提升传统商业智能化水平............................................................38
第三节 推动商业模式创新.......................................................................39
第四节 促进多业融合发展.......................................................................39
第四篇 推进商贸物流协同发展...............................................................41
第七章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贸物流节点......................................41
第一节 完善区镇村三级商贸物流体系.....................................................41
第二节 畅通区域物流通道.......................................................................41
第三节 大力发展专业物流.......................................................................42
第四节 推动物流业向供应链管理转型.....................................................43
第五篇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44
第八章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务合作布局......................................45
第一节 参与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45
第二节 参与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45
第三节 融入市场一体化建设...................................................................45
第九章 打造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46
第一节 进一步推动扩大开放...................................................................46
第二节 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48
第三节 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49
第四节 大力提升外资利用水平...............................................................50
第六篇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51
第十章 稳定保供体系..............................................................................52
第一节 加强物资储备..............................................................................52
第二节 做好应急保障..............................................................................52
第十一章 依法加强特种行业和商品管理.................................................53
第七篇 营造良好环境,壮大市场主体.....................................................56
第十二章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56
第一节 鼓励支持大众创业.......................................................................57
第二节 加快培育小微企业.......................................................................57
第三节 引进做大骨干企业.......................................................................57
第四节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8
第十三章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58
第一节 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58
第二节 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58
第三节 营造自由便利的市场环境............................................................59
第八篇 健全规划领导和保障机制..........................................................59
第十四章 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59
第十五章 加强人才保障..........................................................................60
第十六章 加强政策保障..........................................................................60
第十七章 加强项目保障..........................................................................61
第十八章 加强风险防控..........................................................................62
第十九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62
第二十章 加强规划实施....................................................................62
1
《重庆市铜梁区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根据《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重庆市铜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铜梁商务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大政策、重点任务、重要举措,是全区商务发展的重要指南,是全区商务系统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奋力开启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商务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全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第一章 总体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区发展环境和条件都有新的深刻复杂变化,要立足商务发展基础,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准前行方向,把握发展主动权。
第一节 商贸服务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产业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铜梁大地上的工作主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区商务快速成长,各项商务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培育和促进服务业新经济、新动能发展壮大,平台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服务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15—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96.3亿元扩大到219.9亿元,年均增长12.8%。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商贸服务市场经营主体从2.47万户增长至3.96万户,限额以上商贸单位达到487家。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由2015年的28.2%增长至2020年的35.8%,提高8.6个百分点。
商贸设施扩规提质。龙城天街商圈全面开街,万达广场、重百商社汇、居然之家、协信星光天地等一大批知名商业综合体正式运营,开业面积达40万平方米,实现从沿街分散小商业向集中立体大商业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渝西地区最具活力的商圈。小北海物流园家居建材、农副产品批发、电动车摩托车等专业市场建成投用,红星美凯龙、建玛特等知名品牌成功入驻,开业面积达35万平方米。城乡共同配送中心建成投用,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日渐完善。智慧商圈建设不断推进,推动龙城天街商圈智慧商圈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可视系统,实现5G全覆盖、Wi-Fi全覆盖,建设“智能商务”“智慧营销”“智慧生活”“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的智慧应用大平台。
传统产业加速升级。特色商业做大做优,推进农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淮远古韵特色商业街成功打造成“餐饮+旅游+休闲”特色商业街,西郊示范片形成集创新创业、休闲购物、食宿游玩于一体的商业模式,安居古城商旅文融合发展规模初显。夜市经济日益火爆,龙城西市、金龙美食城成为网红打卡地。连锁商业加快发展,引进金泉、重百、永辉等连锁百货超市,国美、苏宁等品类专卖店和品牌专卖店,肯德基、星巴克等知名连锁商业品牌,引进京东、阿里巴巴等新零售平台开设线下多家连锁实体店,体验式、智慧化、订制型商业极大的丰富了市民消费。成功创建全国餐饮协会命名餐饮品牌7个、“重庆老字号”4个,安居古城被命名为商贸百强镇,火神庙街获评市级商业特色街,奇彩梦园获评市级农家乐集聚区,淮远古韵步行街成功创建市级特色美食街,马家湾成为市级创业型夜市。
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新动能加速集聚。生产性服务业步入快速成长期,工程设计、质检技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法律和广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新零售商业加快发展,“无人经济”成为亮点,大型零售企业积极发展线上零售,促进线上下单支付、线下配送新模式发展。互联网行业跃入高速增长期,网络零售、直播带货发展迅速,建成黄桷门网络直播带货基地,全区电子商务销售额达21亿元。会展经济蓬勃发展,成功举办重庆铜梁·中华龙灯艺术节等品牌节庆会展活动,组织区商贸企业参加全国糖酒会、西洽会、进博会等国内国际展会。儿童娱乐、教育、物流等新业态比重大幅度提升。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开放通道加快建设,市域快线璧铜线全线开工,成渝中线高铁在铜设站,加快推进渝遂高速扩能一期、铜安高速、合璧津高速铜梁段建设。开放平台做深做实,加强与广州开发区、两江新区、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战略合作,加快广铜“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两江新区铜梁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开放经济稳步发展。建立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工作,持续支持企业参加各类会展活动“走出去”,持续支持外资企业“请进来”。外贸进出口企业由40家增至75家,外资企业增至17家,外贸进出口额由4.94亿元增长至14.2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0.3%,五年年均利用外资1.29亿美元。
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城区菜市场和乡镇农贸市场规模和档次大幅提升,建成投用师范附小、白土坝等7个城区菜市场,改扩建9个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新建加油站点18个,改扩建1个。镇级商业设施不断完善,商业设施面积达60万平方米,市场经营主体超2000家,23个镇均建成一个或多个农贸市场,3个镇被评为市级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大型超市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举办消费扶贫购物节集中销售扶贫产品,建立健全消费扶贫帮扶机制,全面完成消费扶贫任务。强化市场监测,做好蔬菜、猪肉等生活必需品日常监管,加强价格监控与预测,落实保供生活物资应急储备工作,保障市场供给、价格稳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连续两年获评全市先进单位。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集成创新,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意见》等政策,全面推行“四零”审批改革,成为重庆首个企业开办“无费区”。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四合一四联合”审批,健全“观察员”“好差评”制度。深化政银企“铁三角”,加大金融机构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商务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准入规则更加公平,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商务领域诚信体系逐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取得实效,行政执法改革扎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四年“四大步”,满意度达99.9%,考核位居全市前列。
专栏1 “十三五”商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15年值 |
2020年值 |
年均增速% |
1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亿) |
86.9 |
251 |
23.6 |
2 |
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 |
28.2 |
35.8 |
|
3 |
社零总额(亿) |
85.6 |
219.9 |
20.8 |
4 |
商业营业设施面积(万m2) |
146.6 |
296.8 |
15.2 |
5 |
服务业态占比(%) |
26.5 |
37.8 |
|
6 |
商务市场主体(万家) |
2.47 |
3.96 |
9.9 |
7 |
新增规上企业数 |
12 |
100 |
|
8 |
外贸进出口额(亿) |
4.94 |
16.04 |
26.6 |
第二节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全区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商务经济总量不够大,对外聚集辐射能力弱,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与全市商贸发达的主城都市区存在较大差距。商务经济结构和质量不优,服务贸易占比小,竞争力弱,商业设施阶段性过剩,商业布局不够合理,消费引擎作用仍需加强。城区、场镇和农村发展仍不平衡。商务主体有待壮大,行业领军企业数量不多,市场主体活力需更大程度激发。对外贸易总量不大,实际利用外资后劲不足。商务领域创新能力不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面临系列制约因素。
第三节面临形势
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商务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来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商务发展仍处于机遇期。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日益显现,为商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动力。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助于更好地巩固商务回升向好势头。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从重庆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高度重视重庆发展,给予有力指导和重大支持。党中央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及扩大内需等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为重庆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极大提振市场预期、消费预期。同时,我市产业发展能级还不够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仍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差距。
从铜梁自身来看,铜梁进入重大机遇汇集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新阶段,支撑我区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铜梁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关键节点,毗邻西部(重庆)科学城、渝新欧始发站和重庆第二国际机场,联结两江新区、天府新区两大国家级新区,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进一步打造竞争新优势,将为铜梁商务跨越式发展创造重大机遇。“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有助于铜梁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推动商务做大总量、优化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实干担当、砥砺前行,区位环境显著改善,营商环境更加卓越,生态环境明显提升,人文环境更加温润,为高质量发展积蓄起强大动能。与此同时,我区商贸网络体系完善,龙城天街商圈、小北海专业市场规模大、品质好,规模效应初步形成,为商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全区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力推动全区商务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总体思路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充分考虑商务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支撑条件,提出“十四五”商务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商务供给效率和多元化消费供给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提高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商业业态创新,实施繁荣龙城天街商圈、提振专业市场、完善物流网络体系,加强外资引进、做大对外贸易、创新商业模式、培育商业品牌、完善保供体系等八大工程,不断提升商务国际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努力推动铜梁商务事业迈上新台阶,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区商务发展增长极。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完善党领导商务发展的制度和机制,为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商务发展为了人民、商务发展依靠人民、商务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在商务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商务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变商务发展方式,转换商务发展动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持续增强商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谋划和推进,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树立大商务大融合大发展理念,强化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推动商务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赋能、业态高端、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新时代商务体系基本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商务服务民生能力持续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加突出,内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外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集聚国际资源要素能力明显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龙城天街商圈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示范商圈,小北海专业市场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的专业市场,高新区科创新城成为重庆创新人才聚集地和创新成果转化地,将铜梁建成主城都市区区域性消费创新中心、区域商贸物流节点城市、重庆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区商务发展重要增长极。
——规模总量迈上新台阶。商务对经济贡献地位更加突出,到202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9.1%;实现商品增加值85亿元,年均增长6.5%;批发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宿营业额、餐饮营业额年均增长高于大都市区平均水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商贸主体增加到4.5万个。
——数字创新形成新优势。数字技术在商务领域的融合和应用全面推进,服务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进一步强化。到2025年,电子商务产业实现交易额90亿元,年均增长20%,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新兴商业业态成为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撑。
——开放经济跃上新水平。开放高地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到2025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6.9%;利用外资规模保持在0.6亿美元左右,实现服务贸易1亿美元左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的合作取得较大进展,跨境电商等内外贸联运发展阶段发展取得新成效,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成果持续显现,服务贸易示范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
到2035年,全区商贸服务业实力大幅度提升,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商业模式和商业业态更加丰富,商贸物流更加便捷,市场细分和订制服务达到更高水平,消费供给更加多元化、多层级,商贸聚集力、辐射力、影响力显著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充分释放,消费品质明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西部领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日益增长,建成商贸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多业融合发展的高品质生活典范区。
专栏2 “十四五”时期全区商务发展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0年值 |
2025年 目标值 |
年均增速 (%) |
指标属性 |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19.9 |
340 |
9.2 |
预期性 |
2 |
商业增加额(亿) |
62 |
85 |
9.5 |
预期性 |
3 |
电商交易额(亿) |
30 |
90 |
6.5 |
预期性 |
4 |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 |
15 |
20 |
6.9 |
预期性 |
5 |
利用外资规模(亿美元) |
0.7 |
0.6 |
|
预期性 |
6 |
服务贸易额(亿美元) |
|
1 |
|
预期性 |
第四节发展导向
坚持可持续发展。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做大规模与彰显特色相结合,推动新兴服务业与提升传统服务业相结合,坚持自身发展与聚集发展相结合,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层次,持续增加产业附加值,拓展产业服务功能,提升产业辐射能力。
坚持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消费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全区商贸流通体系整体效能。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坚持补齐发展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支持,突出解决好商圈品牌不强、业态不多、特色不够等问题,加快推进汽车、再生资源、物流体系等专业市场建设,着力在扩大总量、彰显特色、提升层次、拓宽领域上下功夫,精准发力加速推动商务提质增效。
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战略布局,深化与川东、渝西毗邻地区商贸流通协调联动和战略合作,积极承接主城核心区商贸服务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产业、人口及生产经营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优化铜梁商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分工和布局。
坚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铜梁高新区提升开放能级,依托淮远新区和科创新城两大平台,培育开放型产业集群,加快对外贸易和吸引外商投资创新发展,深化服务贸易试点工作。
第三章 空间布局
坚持规划引领,结合我区经济空间格局和城市空间形态,根据服务资源和需求实际,着力规划打造“一圈一园四特五中心多点”的商务空间发展格局。即繁荣龙城天街商圈,振兴小北海物流园,打造淮远新区、解放路步行街、淮远古韵、安居古城四大特色商业街,打造白龙大道、龙城大道、金川大道、蒲吕、旧县五大社区商业中心,打造多个镇级商贸物流集配中心。
专栏3 “十四五”时期全区商贸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图
第一节 加快打造龙城天街商圈
龙城天街核心商圈规划范围东至金龙大道、南至香滨路、西至广龙路、北至民和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700亩,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用房70万平方米、酒店15万平方米、办公写字楼20万平方米。聚力提升核心商圈的人气、商气,促进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聚集发展,推动商圈各商业商务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各大商业综合体全面开业,促进传统购物业态向沉浸式、体验式商业过度升级,打造全新数字型消费场景。到“十四五”末,建成全区商业核心聚集区,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商圈。
第二节振兴小北海物流园
小北海物流园规划范围东至铜梁北收费站、南至龙城大道、西至金龙大道、北至三环高速,规划用地800亩。按照“专业市场集聚、物流配送便捷”的原则,重点培育家居建材市场、汽车二手车、农副产品批发、日用百货、摩托车电动车、医药用品及文化用品、城市共同配送等专业市场,满足全区城乡批发零售、电商配送需求,到“十四五”末,建成全区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第三节打造特色商业街
打造淮远新区特色商业街。淮远新区规划用地12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15万人。围绕淮远河风光带核心片区布局休闲商业设施、旅游商业设施、农商旅融合商业设施和居住区商业设施,建设龙文化演艺中心、五星级酒店及会展中心、“一带一路”风情商业街。打造解放路步行街商业街。以解放路步行街为核心,规划范围东至大北街及中南路、南至兴农街、西至丝绸街、北至建设南路,进一步完善商业配套设施及市政设施,提升购物、休闲、餐饮、宾馆等业态档次,满足老城居民消费需求。打造淮远古韵特色餐饮文化街。打造以餐饮、夜间消费、都市休闲旅游为特色的餐饮文化街。打造安居古城特色旅游商业街。以景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满足旅游需求的餐饮、民宿、休闲旅游、产品销售、文化娱乐等旅游商业业态。
第四节建设社区商业中心
白龙大道社区商业中心位于城市西部,主要服务龙轩大地、天一星城区域周边2—3 平方公里范围社区,满足区域2—3万居民“一站式”基本消费需求。龙城大道社区商业中心位于城市北部,主要服务龙城大道、学府大道等城市北部2—3 平方公里区域4—5万居民、高职学校及单位、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金川大道社区商业中心位于城市东部,主要为金川大道、龙安大道等城市东部3—4平方公里社区4—5万居民、学校、高新区企业职工及居民提供综合性生活消费需求。蒲吕、旧县依托现有商业设施,满足区域5—6万产业工人及居民综合性生活消费需求。
第五节全覆盖打造镇级商贸物流集配中心
各镇主要围绕场镇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各类生活服务业等集中商业设施,打造集商业和物流设施于一体的多功能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满足农村居民对生活消费、商贸物流配送设施的需求。建设村社商贸物流综合服务网点,完善优化物流集配功能。到2022年,实现商贸物流集配中心全覆盖。
第二篇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畅通国内大循环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着力创新驱动、创造需求,实施品质提升、数字赋能、绿色健康、市场细分、国际拓展、场景优化、流通顺畅、普惠共享等“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健全现代内贸流通体系,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第四章 加快建设消费创新中心
引导集聚国内外消费资源,发展国内外消费服务,加快规划建设“一圈一园两副两特三中心多点”的商务空间发展格局,全面提升铜梁消费能级。
第一节 推进龙城天街核心商圈繁荣发展
按照建设一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商圈,引进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策划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活动“三个一”总体思路,推动龙城天街商圈复合型、多样化发展。到2025年,商业业态得到极大丰富,建成100亿级商圈,打造渝西片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集中商业中心,全面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商圈。
建设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商圈。做大商圈规模。按照持续培育的原则,推动商业综合体差异化发展,加大商业品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入驻,促进各类商贸资源向商圈聚集,推动实现商圈商业设施全面开业运营,吸引更多消费者购物消费,增强聚集辐射能力,成为巴渝新消费的重要承接地,引领铜梁创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商圈品质。引导传统商业卖场向以体验和社交为主的“第三空间”转型,打造场景化主题空间、线上平台的线下分享空间,重塑全新商业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休闲、社交、沉浸式体验场景。为消费者购买服饰提供现实虚拟体验,推动超市、专业店向沉浸式现实虚拟购物场景转变。引导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所向公园式消费场所转变。推动传统卖场增加社交空间,从传统购物消费空间向多元化社交、体验、休闲、沟通空间转型发展。引导中小型商业体引进全新现代现实虚拟和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商业场景,提升消费者体验性。引进社交商业业态,引进培养IP商业业态。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优化人流、车流、导视系统,健全市民休闲娱乐设施,融入铜梁龙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元素,打造城市客厅,使逛商圈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丰富商贸业态。积极引导各项目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实现业态互补。围绕满足城市综合功能需求,加快完善精品零售、主题娱乐、商务办公、配套服务、旅游中转等功能。推动传统百货卖场向家居概念店转型,增强消费者沉浸式体验感。发展线上线下互动新零售,引导传统商店应用新科技,发展智能便利店、无人商店、自助售卖机等新业态。培育发展儿童主题新业态、特色教育培训业态。推动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品商业业态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体验空间。培育大健康业态,引进体验式游乐、运动项目,打造集休闲、娱乐、运动、健康于一体的消费场景。推动跨境电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卖场发展。推动智慧商圈建设。充分发挥龙城天街商业设施规模优势和品质优势,全面建成高品质智慧商圈。健全智能物联网、商圈网、智慧商圈信息服务中心、公共管理中控展示中心、中小商户融资服务中心等设施。推进商圈实时数据自动获取,促进信息共享与流动,实现数据获取智慧化。整合商圈实体商家产品和服务,推动“一部手机购商圈”行动,实现商圈消费智慧化。整合各商圈车库车位资源,实现交通引导智慧化。建设商圈“即时配送、24小时内送达”的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物流配送智慧化。建设智慧商圈便民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化。建立区级商圈信息中控服务平台,打造数据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展示中心,推动商圈管理智慧化。
专栏5 龙城天街商圈规划定位
引进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发展区域总部型经济。强化政策支撑,对在铜梁设立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综合型(区域型)总部、功能型总部的首店品牌企业或授权代理商给予支持,促进区域总部型企业落户铜梁。发展首店经济。引进行业内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西南首店、重庆首店,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的全新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定制店。全力引进跨境融合购物+服务品牌连锁店、体验店及社交商店等新物种品牌店。在餐饮服务、文化、休闲、运动等行业,重点引进体验性购物场所的新店、传递精致生活方式的餐饮首店。引进渝西首家儿童运动主题乐园、首个主题运动馆等文化类体验式的新兴消费业态首店。推进品牌集合发展。支持品牌集合,形成叠加效应,扩大影响力。集合铜梁消费层级,根据产业细分原则,引导商圈底商根据自身定位,按照商贸业态引进不同类型品牌加以集合,打造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服装百货、夜间经济等特色商业街区。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采取“零售类主力店+品牌集合店+专卖店”组合形式引进品牌企业主力店、专卖店,丰富商贸业态。支持以休闲生活为主的商业综合体,引进特定生活形态、全系列产品方式的集合店。支持中档商业综合体差异化引进以大众服装为主的多品牌服饰集合店。支持高端商业综合体引进“买手”制精品集合店,促进高端品牌商品聚集。升级数字化服务。推动商场各商家对实体商店进行数字化提升改造,打造商业大数据平台,提升数字化体验水平。推动服饰商店打造数字化试衣间,通过VR及数字技术增强消费者试衣体验。推动家居建材市场将数字化设计前置,为消费者提供设计体验、购物、施工监理及售后维修一条龙服务。推动数字化营销,为商户提供科学、有效的经营指导,对进入商场客户特征进行精准分析,为商户精准推送营销信息。推动数字化结算,开展交易支付结算服务、信用服务,推动供应链金融、咨询服务发展,增加消费粘性,为商户科学经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推动数字化共同配送,为消费者提供送货到家服务。
策划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活动。打造网红打卡地。推进商贸、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培育以爱情为主题的龙城嘻街、以美食为主题的龙城西市、以民国风情为主题的龙城驿站。以网红IP故事为核心,对下沉式中庭等室外景观进行提档升级,打造网红消费场景。增加主题性商业绿化景观,打造消费环境网红景点。规划建设以铜梁龙为核心的地标性商业旅游设施,打造成商圈的名片,有效吸引周边地区消费者来此打卡。打造会展经济展示区。利用中心广场持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美食、百货等会展活动,吸引人流,塑造品牌。定期组织网红线下直播带货活动,支持各大商场利用节假日和电商开展线上线下同步促销活动,组织商家开展主题品鉴、娱乐互动、体验参与等社交活动,吸引线上粉丝现场体验和购物。承接承办龙文化艺术节等区内大型节庆会展活动。打造夜间经济展示区。依托商圈现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五夜”生活业态,释放消费活力。持续做靓商圈灯光秀,推进临街商业业态与景观充分融合,打造“不夜铜梁”地标。打造特色餐饮美食街,重点建设“深夜食堂”,培育原乡系列精品小吃,吸引广大市民美食消费。持续鼓励各大商场举办夜间促销活动,延长营业时间,吸引广大市民到商圈购物消费。开展夜间文化娱乐活动,鼓励商业综合体引进酒吧、水吧、音乐吧、咖啡吧等商贸业态,吸引更多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群体到商圈娱乐和休闲消费。在商圈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夜场影院、夜间书屋等夜间消费场所,集中连片形成商圈夜间经济发展带。打造商业文化展示区。支持品牌新品首发,鼓励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知名品牌、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品牌等在龙城天街首发新品、举办时尚走秀和产品发布活动。推动新品首发进展会、进秀场、进商场。支持品牌首店、本土知名品牌、商业综合体、商业运营机构等开展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新品发布活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进商圈活动,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体育、艺术、摄影、书法等人文活动。
第二节 提升城市副中心
高标准规划建设淮远新区城市商业副中心。健全商业设施。围绕淮远河风光带核心片区布局休闲商业设施、旅游商业设施、农商旅融合商业设施和居住区商业设施,建设“一带一路”风情商业街、商业体验中心等综合商业体。布局商贸业态。促进各种购物、文化、儿童、餐饮服务、休闲、娱乐、运动、大健康等业态融合发展,成为集商业、文化、健康、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交中心和居民生活服务中心。有序推动社区商业发展,满足淮远新区居民对生活必需商业设施的需要。
推动解放路老城商业副中心提档升级。以解放路步行街为中心,对城市市政设施和商铺外墙形象进行提升改造,推动传统商圈提档升级,提升购物、休闲、餐饮、宾馆等业态档次,满足老城居民消费需求。支持升级改造重百、苏宁易购、名流百货等传统中大型商场商业设施,适当引进一二线男女服饰、运动服饰知名品牌,丰富提升商业业态。完善解放路步行街餐饮小吃、休闲、美容美发、保健康养、教育培训等业态,打造中档服装、百货、化妆品、餐饮商业集聚区。到2025年,老城城市商业副中心营业收入保持在20亿元以上。
第三节促进专业市场聚集发展
按照补齐短板、完善功能、创新模式、提升业态的思路,推进商品交易市场星级化、交易方式现代化、运营管理专业化、物流网络高效化、商品辐射区域化,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增加有效供给,建成“立足铜梁、配套主城、服务川渝”的区域性节点物流市场。到2025年,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0亿元。
专栏6 铜梁专业市场布局图
完善专业市场体系。规划建设汽车交易市场,引导汽车、二手车集中交易,规范交易秩序,打造高品质区域性“汽车交易城”。规划建设冷链物流市场,建设配套主城、服务双城经济圈的以肉类冷藏为主的区域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打造服务城区及工业园区废品回收的分拣中心和仓储聚散地,成为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直供地。规划建设生产资料市场,规范城区钢材、木材、水泥等生产材料经营秩序。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场,优化仓储、物流配送体系。探索国资建设市场、经营市场的发展模式。对50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市场采取听证制度。
转型升级现有市场。改造升级市场配套设施。对市场内部结构和商铺布局进行优化,健全功能性配套设施,增加自动扶梯、垂直电梯和货运电梯等设施,增设仓储配套物流设施,为商家提供共同配送服务,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购物和消费环境。鼓励现有市场开办者从以物业出租模式,向自营+出租、联营+出租、股权合作等经营模式转型。聚合商品交易市场功能。深化“互联网+”,做强交易撮合、商品集散、价格发现和信息交互等功能,增强物流配送、质量标准、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展览展示、咨询服务等新型功能。推动市场从商户独立经营、自主收款向统一收银、统一结算、统一管理、共同配送转型发展。大力推动“线上下单+线下体验服务+物流配送”等新模式发展。推动专业市场向平台经济转型发展。鼓励专业市场推进数字化转型,建立新型组织方式和体系构架,搭建开放平台与中小商户共享,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逐步形成集成服务、协同产业的平台经济生态。探索交易模式和规则创新,建立重要商品价格指数,完善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构建专业市场品牌联盟,品牌联合采购平台或采购联盟聚集品牌资源,开展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支持商户转变经营模式。鼓励商家经营创新。支持商家发展品牌联盟,集聚品牌资源,开展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引导批发商户拓展商品分拣分级、加工、包装等增值服务,由“批发”向“批发加工”转型。延伸售后服务产业链,向“批发+服务”转型。精准研究客户需求,开展“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推动市场商家发展连锁经营、一体化服务等方式扩大市场规模。推动专业发展,拓展专业品类研发设计、售前咨询、加工制造、销售、物流、维修一体化服务。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引导大宗商品经营企业发展供应链服务模式。以市场龙头企业为核心,整合上下游商户资源,稳妥发展供应链咨询、供应链金融等现代服务模式。建设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网络服务平台,探索打造国际化标准化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建设,打造“市场+平台+服务”发展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上下游协作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区内重点商品市场融入全市重点开放平台,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国际商品集散中心、分销中心。推进国际消费便利化,大力推进跨境电商、进口市场采购、平行进口车、二手汽车进出口、区内特色产品出口等业务,推动离境退税商店建设。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发展。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功能,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市场和冷链物流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和承载能力。推动城区、场镇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在城市新区规划布局农贸市场,满足周边1公里范围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支持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积极稳妥推进公益性、智慧化农产品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专栏7 城区菜市场布局图
第四节推动特色商业街品牌化发展
突出特色化、专营化和规模化,培育淮远古韵特色餐饮文化街、安居古城特色文化旅游街等特色品牌,推动特色商业街风格鲜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文化彰显。
推动淮远古韵特色餐饮文化街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企业入驻,大力发展具有铜梁本地特色的特色中餐、特色汤锅、特色小吃,鼓励入驻餐饮商家推出休闲套餐、旅游套餐、自助套餐、家庭套餐等多种经营品种,推进餐饮与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康养保健融合发展,建设铜梁餐饮文化聚集区。适时打造“中华美食街”。
提升安居古城特色文化旅游街。充分挖掘和传承安居古城历史文化,培育壮大旅游购物、文化艺术、休闲娱乐、餐饮民宿等四大类商业业态。推动商贸、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创意新颖、地域特色、个性突出的旅游商品和产品,完善景观、休闲、旅游、交通、游乐等配套设施,策划开展以龙文化、古城文化为重点的文化旅游活动,将安居古城打造成融观光、消费、娱乐等于一体的商贸经济集聚地,成为全区商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五节 推进社区商业便利化发展
推动社区商业中心实现“三有”,即有足够商业设施、有完善商业业态、有龙头商贸企业,推动消费环境、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全面提升。
有足够的社区商业设施。按照人均商业用地面积0.6—0.9平方米的标准,完善居住小区商业、街坊商业、社区商业,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在白龙大道、龙城大道、金川大道、蒲吕街道、旧县街道周边社区规划布局社区商业中心,集中商业面积不超过3万平方米,打造集商业、休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居民生活中心。按照服务半径为1—2千米的行业规范,规划布局1—2个3000—5000平方米的集中商业设施,完善足够而分散的社区商业设施和社区菜市场。按照服务半径为500米以内的行业规范,合理控制居住小区商业、街坊商业规模,主要布局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大众餐饮、理发店、菜店、便利店、副食店等商业业态。加强社区商业设施建设管理,避免商业设施规模过剩。
有完善的社区商业业态。完善社区日常生活必需的购物、餐饮、维修、家政、综合服务等基本功能,推进居住区人口结构与消费习惯、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相适应。推进生活型零售业和居家型服务业网点建设,合理布局购物、餐饮、住宿、洗染等生活业态。推动“一店多业”的综合性终端商店建设,规范发展家政服务、社区配送、居家养老、体育健身等服务。
有连锁化商贸龙头企业。鼓励大型品牌企业和连锁企业进社区。引导龙头企业以连锁方式进入社区开设宾馆、餐厅等便民、利民商业,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鼓励快递、外卖等品牌企业利用线上平台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等连锁服务。引导小微企业以加盟方式开展社区商业经营。鼓励餐饮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经营。
第六节推进乡镇商贸流通便捷化发展
持续提升农村商业基础设施,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态创新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培育农村新型消费,形成以镇为中心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促进商贸服务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完善镇级商业“五个一”基础设施。建成一个农贸市场,满足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销售需求;建成一个中型综合性超市,满足居民对日用生活品消费需求,原则上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建成一个综合物流配送中心,满足快递物流及农资配送、农产品集配需求;建成一批放心餐饮设施,为居民提供日常餐饮服务;建成一批乡村旅游设施,完善农家乐、地方民宿和乡村特色餐饮等旅游配套服务。健全停车场、广场、步行街、公厕、垃圾收集点等配套设施。“十四五”期间,建成商贸百强镇2个、商贸综合服务中心8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0个,新发展农家乐12个。
升级镇村商业业态。按照“相对集中、功能互补”的原则,布局乡镇商业业态,配置齐全各镇商业中心的业态业种,既有百货店、中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批发零售业态,也有餐饮、休闲、娱乐、通讯及服务、家电维修、儿童服务、物流快递等服务业态,健全购物、休闲、娱乐、商务等服务功能。完善村级生活消费商业业态,因地制宜布局商业网点。
畅通工业品下行渠道。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服务网络。按照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筹规范的要求,采用以连锁经营为主,自建或加盟的方式,建设集购买、配送、信息、科技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农资平台,实现农贸经营服务网络全覆盖。优化日用消费品服务网络。建立以商贸骨干企业为龙头,经销商、供应链企业、综合服务社为骨干,农村小超市、便民店为支点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构建集展示销售、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一体化的农村日用消费品新零售体系。
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的供应链、运营服务和支撑保障体系。加快建设以果蔬类为主,水产、肉类为辅,以产地农产品集散为目的,具备预冷、分选、加工、包装、配货和检测、交易信息等功能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田头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方式,构建长期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鼓励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城区菜市场在农产品产地设立采购终端,构建产销对接平台和线下直销展示运营平台,实现农商互联。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模式,发展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模式,推进农产品流通转型。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拓展直销渠道。到“十四五”末,农产品销售额达到85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20亿元。
第五章全面促进消费
抢抓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大机遇,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国际化升级趋势,聚焦“一核两侧三线五化”(一核:消费升级;两侧:供给侧、需求侧;三线: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五化: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国际化),围绕新零售、新美食、新夜景、新商圈、新供给,打造主城都市区区域消费创新中心。
第一节 提档升级传统消费
推动扩大基础消费。扩大优质绿色农产品消费,引导食品消费安全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引导消费者服装百货消费向品牌化、舒适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满足细分市场消费需求。坚持“房住不炒”的理念,稳定房地产市场消费,培育和扩大租赁市场消费规模。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加快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完善新能源充电设施配套。促进二手汽车流通和消费。
提升特色餐饮消费。提升铜梁“原乡慢食”、“叙知香”等特色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打造特色美食之乡。挖掘龙乡美食文化底蕴,讲好龙乡名菜故事,促进“铜梁美食”消费提质扩容。积极创建铜梁美食地标,全产业链做大做强工业食品品牌,建设以泡凤爪、葛根粉、鹌鹑蛋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园。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知名餐饮美食名片。
提升家政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规范家政服务行为,落实家政服务持证上岗制度,搭建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健全家政服务投诉机制,引导家政服务企业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品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体验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开设订制化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广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医养结合型康养产业,发展中医药服务,提升康养保健服务能力。
第二节 做大做优文旅消费
提升特色文旅消费。打好龙文化、乡愁、生态、红色“四张牌”,实施好“文化+”“旅游+”“体育+”战略,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中华龙文化旅游名城。促进业态融合,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生态、农业、康养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促进品牌融合,完善文化体育旅游设施,提档升级奇彩梦园、荷和原乡等旅游景区景点,创建安居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西郊·花语悠游谷精品旅游线路,推广“西郊悠游”“原乡慢食”等特色品牌。促进市场融合,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对外交流合作,开发一批知名文化旅游商品。促进服务融合,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发展智慧旅游,提高铜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打造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的过夜消费。
全力打造周末消费。围绕龙文化、原乡文化、美食文化、古城文化等铜梁特色IP,打造周末休闲度假地、农旅体验地、特色文创展销地、乡村音乐演艺地、美食品鉴地、休闲购物潮地、特色民宿小住地、运动消费地等新设施,构建空间全景化、运动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周末消费新生态。推出小长假、黄金周假期精品旅游线路。开发自驾游、家庭游、微团游、房车游、研学游等新型产品,重点发展针对成渝主城群体的乡村游、休闲游、度假游。支持建设一批民宿和精品农家乐,培育发展品质化休闲农业、特色化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假日会展经济,积极开展“吃火锅、看火龙”“游原乡、品慢食”等文化体验活动。提高节假日期间商品服务供给水平,全面唱响“周末到铜梁”。
第三节 加快培育新兴消费
积极发展定制消费。发展时尚精品定制、餐饮定制、旅游定制、医疗健康定制、养老定制、家庭定制服务,提升个性化、柔性化服务水平。鼓励区内手工艺品、消费品企业与知名品牌合作,发展高级定制。创新发展众包设计和众筹定制,满足高品质、小众定制化消费需求。
倡导发展金融消费。引进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高消费信贷业务专业化水平。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发展首套自住购房、住房装修、大宗耐用消费品、新型消费品的合理信贷需求,拓展信用透支和分期信贷业务。引导保险机构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逐步发展保理业务。
促进绿色智能消费。鼓励企业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落实新能源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大节能节水产品、资源再生产品、新能源产品等消费品生产力度,增加绿色消费产品供给。支持市场、商场、超市等商业网点开设绿色消费品专柜、专区,鼓励创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提供绿色消费空间。倡导简化包装、绿色包装,逐步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废旧品回收利用效率。
引进培育特色小店消费。保护传承、培育提升蕴含铜梁龙文化、展现工匠精神、传承城市记忆的“铜梁味儿”特色小店,发展特色老店、文化手工艺店、生活服务特色小店,提升和发展“小店经济”。
第四节 挖潜扩大农村消费
促进大宗商品消费。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开展新一轮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居民购买小排量、小吨位汽车,淘汰更换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及摩托车。激活家居建材消费。结合乡村振兴要求,鼓励农房改造,推动厕所改造,鼓励二次装修,推动家居建材消费。鼓励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推动服饰消费更新换代。提升日用品消费层次,强化品质品牌消费,稳定农村居民农产品和食品消费规模,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扩大农村服务业消费。开展餐饮服务进农家行动,创新服务供给方式。鼓励理发、废旧物资回收、维修、农资农技咨询等服务消费。大力发展农家乐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卫生、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增加农机租赁、农技服务、幼儿看护、家庭服务、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拓展,提升农村市场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
第五节大力发展夜间消费
以龙城天街商圈、原乡中央公园、淮远古韵特色商业街、安居古城为重点,集聚建设夜间经济核心区,打造重庆市特色夜市街区,合理规划布局夜间经济,形成业态多元、错位发展的夜间消费场所。培育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生活业态,创新夜间服务方式,重点打造深夜食堂等特色项目,提供特色化、多元化夜间消费产品和服务。
第三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发展共享经济、数字支付、跨界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六章 推动商贸服务业技术、模式和业态创新
大力提升商贸服务业集聚度与辐射度,推进商贸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传统商业智能化水平,促进多业融合发展。
第一节 推进商贸品牌创新
以“原乡”“西郊”为总品牌,实施“铜梁精品”培育工程。做靓“铜梁龙”商业文化品牌。开发龙文化旅游产品,做强铜梁龙乡米、铜梁龙柚、龙乡莲藕、龙文化创意等地域特色旅游品牌。持续举办好龙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各类龙灯、龙舞和龙文化艺术商演活动。深入开展“铜梁龙”文化品牌宣传推广,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发展铜梁龙舞服务贸易,推动铜梁龙舞走出去,扩大对外影响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强“铜梁泡凤爪”、原乡小艾等特色产业,开展地方特色美食、星级农家乐评选。通过公共品牌推动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扩大占有率。支持企业自创品牌,打造自主商标、知名品牌,扩大全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规模,促进企业品牌推广、传播和应用,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支持龙城天街商圈引进知名商业品牌,特别是国内外知名跨界品牌。创建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重庆老字号、中华老字号。
第二节提升传统商业智能化水平
加快数字技术在商贸服务中的应用。加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应用推广,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打造数字化体验产品和服务,推动VR、AR等数字化技术对实体商店和网店进行改造。推广“无人商店”和终端无人智能投递柜,探索推进无人商场,为消费者提供新颖、便捷的销售体验。创新商务工艺设计,推动从注重产品外观包装设计向高端增值设计服务延伸,提高流通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节 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网络营销模式,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自媒体直销体系,探索发展“线上会展”,提供“见屏如面”的沉浸式体验服务,打通电子商务、社区网点和配送平台信息链,实现现场体验、线上下单、便捷支付、网订店取、配送到家、服务上门的“一站式”服务。推动线下实体商业转型发展。加强店面数字化改造,利用VR、AR等数字技术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和体验功能,推动线下实体店开展全渠道营销。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引导农业生产资料发展订单农业,推动农产品销售,巩固精准脱贫成果。
第四节 促进多业融合发展
加强与文化、旅游、体育等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发音乐演艺、体育运动、夜市经济等特色化、品质化消费产品,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强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资市场现代化发展。加快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用市场需求引导制造生产,畅通工业消费品流通渠道,增强市场供需对接能力。加强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发展“无人经济” “微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新兴数字产业线下实体店发展。
专栏8 铜梁农家乐规划布局
第四篇 推进商贸物流协同发展
完善商贸物流枢纽布局,构建内畅外联、安全高效的商贸物流体系。
第七章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贸物流节点
完善商贸物流枢纽布局,推动商贸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优化城乡配送网络,运用互联网实现上下游企业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高效,促进产业链良性发展,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贸物流节点。
第一节 完善区镇村三级商贸物流体系
优化城乡配送网络,发展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和村级公共服务点等三级城乡配送体系,构建“一枢纽三中心多站点”格局的商贸物流体系。抢抓“十四五”全区交通发展重大机遇,在铁路站场规划建设公铁联运物流枢纽,打造全区货物中转分拨、集疏运中心。加快建设快递分拣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城区街道和各乡镇集配站点,健全村社综合服务网点,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到2022年,物流快递企业突破50家、快递物流企业突破60家,城乡配送体系逐步形成,实现冷链物流通达所有镇街和农产品电商物流行政村全覆盖。到“十四五”末,实现28个街镇集配中心和城区社区、农村行政村网点全覆盖。
第二节 畅通区域物流通道
推动“融城融边”的城际物流体系建设,提升铜梁与重庆主城区、周边地区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聚焦融入主城,推动铜梁至重庆主城区的物流通道网络体系建设,开行铜梁至重庆果园港、团结村(国际物流枢纽等)、高新区、两江新区等主要物流节点的公路“五定”快运专线,有机衔接铜梁和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增强铜梁物流集疏运功能。聚焦融合周边,推动铜梁区内物流公司开行铜梁经潼南至遂宁、铜梁经安岳至成都、铜梁经大足至天府新区、铜梁经永川至泸州港等周边地区的汽车运输专线,方便城际物流。
第三节大力发展专业物流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积极构建多层次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推动城市流通型冷库建设,保障生鲜农产品冷链贮存和销售。规划在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农产品产地预冷库和预冷加工设施,完善生鲜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实现错季销售,提升农产品价值。到2025年,全区冷库规模达到3万吨,其中流通型冷库达到2万吨以上。鼓励物流公司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和仓配一体化服务。发展进出口冷链物流服务,推动渝西北、川中地区进出口冷链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建设进境水果、肉类、海鲜区域分拨中心。
推动快递物流发展。推动区域快递分拣中心建设,吸引全国知名电商、生产、快递、物流企业入驻,积极推动智能仓库、智能分拣设施建设,发展无人装卸、无人车辆配送、无人机送货等智能化物流设施,推动铜梁区域性快递分拣中心建设。完善乡镇、社区快递终端网络设施,推动智能快递柜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快递收发需求。
加快生产资料物流发展。推动在铜梁高新区建设大宗物资仓储物流设施,增强采购、信息、交易、加工、配送、运输、融资、担保、保险等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发展大宗商品及生产资料供应链服务。
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及第五方物流。推动单一经营运输、仓储和货代企业向综合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引进菜鸟等第四方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供应链集成,为企业提供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逐步推进物流数字化发展。支持整个物流服务链,协同物流各环节信息,收集实时资讯,提供营运作业平台。
做大做强商超物流。根据商场、超市门店的需求,做大做强集卸货、分类、拣选、配货、复核、送货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商超物流。发展“农超对接”商超物流,构建从产地到商超卖场全链条温控管理的冷链保鲜软硬件体系,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第四节推动物流业向供应链管理转型
以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为引领,以产业融合、分工协作、集成创新为路径,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和政府治理效能变革。
推动供应链平台建设。面向生活需求细分服务,搭建社交和信息发布平台、资讯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网络服务平台,发展更具个性化、实时化、社交化、精准化的移动终端服务平台。支持大型实体商贸服务企业和大型电商网络平台整合研发、采购、生产、物流、营销和服务、金融等环节优势资源,形成全程可控,响应快速和柔性管理的供应链平台体系。推动线下实体流通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服务供应链协同平台。积极融入重庆市物流服务平台,引进和打造网络货运平台,为货主和运输方提供公开透明的供需信息和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推动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鼓励商贸流通企业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深度介入生产流程,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实时共享,引导生产端优化配置生产资源,加速技术和产品创新,按需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库存,积极利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融入全球供应链。
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大力引进人民普惠金融等供应链金融企业,推动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商贸服务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积极稳妥推动网络平台企业、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健全供应链金融担保、抵押、质押等风控机制,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
第五篇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
第八章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务合作布局
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主动服务国家和全市重大战略,聚焦“桥头堡”城市定位,“融城”与“融边”双向发力,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
第一节 参与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聚焦制度创新、改革赋权和经验推广,共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参与对外投资协作机制,加强在政府引导、金融支持、风险防控等领域协作。加强与川渝两地国家级经开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际合作园区等平台合作,积极承接产业链转移。积极参加西洽会、西博会、智博会、科博会等重点展会。
第二节 参与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围绕川渝地域特色产品、美食、文化、旅游等资源,培育塑造川渝城市消费品牌,增强对外来消费的吸引力。争取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争取将龙城天街商圈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名商圈,将安居镇建设成为特色商业名镇,丰富消费促进载体,提升消费辐射能力。充分发挥我区农商旅文体特色消费资源,争取融入消费精品体验线路、联动开展消费促进活动。
第三节 融入市场一体化建设
参与共建统一的市场规则、互联互通的市场基础设施。参与跨省域市场保供合作机制,培育重点保供企业,共享市场监测信息,提升生产、运输、销售等协调保障能力。
第九章 打造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第一节进一步推动扩大开放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高水平推进高新区“以升促建”。以铜梁高新区为核心,承接市级下放到自贸试验区的部分权力事项,开展联动试验联动创新,共同培育现代开放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两江新区铜梁产业园、广铜“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西部美谷”等产业平台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承载平台。高起点规划建设科创新城。发挥毗邻西部(重庆)科学城优势,主动融入全市“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打造西部科学城(重庆)协同创新区,用好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推动与浙大、北科大、重大、中科院等共建产业研究院,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构建产学研建设合作创新基地,促进科技开放合作,打造创新人才聚集地、创新成果转化地。高标准规划建设淮远新区。秉持“山头不推、稻田不填”,全面推进淮远新区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建成主次干道路网及管网系统,稳步实施综合管廊,实现慢行绿道及自行车道全面贯通,科学布局学校、医院、电影院、运动场、大剧院、商业街等,建成“产城景”一体的生态原乡田园都市,打造铜梁对外开放形象的城市会客厅。促进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加快平台之间基础设施互通、数据信息共享、产业招商联动、创新政策和成果共用,推进要素共享流动。
全面扩大产业开放。持续扩大制造业开放,深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健康美妆等重点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小米公社,加速推进“西部美谷”建设,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园,做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维保基地,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龙头企业,以大项目带大集群,推动形成拳头产业。健全开放经济产业链,推动重点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开放水平,打造“千亿级工业”。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持续扩大金融、物流、科技、教育、医疗、电信、贸易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放,促进运输自由、数据自由、资金自由、人员流动自由。加强农业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农产品出口知名品牌,加强农业技术、品种试验示范、农业投资合作。
强化开放通道经贸功能。加快构建东西南北“四向”联通的开放物流通道系统。加快构建连接团结村的通道,通过中欧班列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建成投运,建设市郊铁路西环线,推进汉南大泸城际铁路、渝铜安蓉货运铁路规划研究,建成铜安高速、合璧津高速、渝遂高速扩能工程,规划建设连接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区域的一批跨区域快速干线,推进涪江航道改造升级,打通畅达内陆、联通全球的内陆国际物流体系。主动承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扩大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开工建设铜梁经大庙至重庆第二机场高速公路。加强线上信息通道建设。用好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探索数据跨境有序流动。推动通道与经济深度融合,围绕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打造创新园区和产业基地。依托主辅枢纽建设集采购、展示、交易、仓储、分拨、集散、转运、衔接、流通加工、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和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完善开放发展要素。构建开放大通道、大平台。探索跨区域联合、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双边合作开发机制,加强同国内外先进高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产业合作园。探索建设保税功能区。加大与中新互联互通、渝新欧等整合联动,统筹用好江北机场、西永西部物流港等开放口岸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扶持外贸重点产业、企业、产品发展。夯实人才建设。全面叫响“龙乡爱人才、铜梁欢迎您”,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匹配度。加强开放宣传。宣传铜梁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及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举措,提高对外知名度。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全民开放意识,营造关心开放、支持开放、投身开放的浓厚社会氛围。
第二节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
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巩固扩大传统服务出口,着力形成服务外包、文化、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服务新领域,提高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比重。优化服务贸易进口结构,通过扩大先进服务、先进技术进口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数字贸易。立足企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培育一批服务贸易领域的品牌企业。
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抢抓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发展重大机遇,学习两江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践,结合铜梁区产业发展基础和载体建设优势,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进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服务贸易发展模式,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模式创新。加快以龙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服务贸易、文化产业集聚,支持铜梁龙舞“走出去”。加强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建立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监管模式。
加快开拓国际合作市场。巩固传统服务贸易市场份额,积极扩展新兴市场。打造“铜梁品牌”,培育、建立铜梁出口精品服务品牌名录,加强服务贸易梯度重点企业、项目管理认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传统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RCEP等重点市场国际性展会,提升参加渝洽会等重点展会质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努力培育和完善文化、服务外包、教育培训等线上对接交易平台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境外业务。
第三节 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
培育外贸支撑产业。做强一般贸易。提高通用机械、摩托车、新材料、节能灯具等传统优势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支持轨道交通、信息技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力培育大型成套设备等新的拳头出口产品,推动出口迈向中高端。到2025年,一般贸易企业达到80家。做大加工贸易。稳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工贸易,推动先进制造企业和新兴产业加工贸易发展。加强产业链分工合作,进一步巩固笔电配套加工贸易发展,扩容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加工贸易产业,外向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到2025年,加工贸易企业达10家。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培育一批产业链完整、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出口龙头企业。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能源资源产品、节能降耗环保产品、适应消费升级需要的产品进口,支持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企业开展进口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加强进口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互动,支持有助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等进口,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设备进口,增加资源性产品进口。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进口综合效益。支持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推动铜梁品牌产品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加强对外贸易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扩大进口,打造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探索建立为进出口生产企业服务的备案库、保税仓、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保税维修、检测、租赁业务新业态。培育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基地、离岸服务外包特色示范园区、中华龙文化产业(出口)基地等。支持企业在进口商品的同时,引进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跨境网上结算和金融服务平台等。
第四节 大力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健全外资引入机制。坚持专业招商,强化统筹协调,由区商务部门统筹外资引进工作,各区级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形成合力招商的工作机制。把引进外资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目标,按照“全方位、高效率、无遗漏、零缺陷”的要求,建立服务项目的绿色通道。把引进外资企业作为招商局和园区招商的重要目标,构建“垂直整合一体化”的产业链招商模式。完善外资招商联动机制,加强与市级部门联系,争取投资政策和项目信息。优化营商环境,为外资投资提供便利、实行投资自由化、依法保护外资的知识产权。
拓宽外资利用渠道。充分利用“一带一路”、 渝新欧、长江经济带、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国家开放平台的作用,发挥高新区、科创新城等开放平台政策集聚和产业带动优势,吸引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开展产业链招商、市场化招商和定向招商,支持举办境内外投资促进活动,丰富招商引资渠道和方式。创新外资利用方式,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同步引进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经验等。深化与国际金融组织的交流合作。夯实引资要素,完善引资项目库、企业库、产品库、配套体系。年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在1亿美元左右。
优化外商投资管理服务。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在政策适用、标准制定、资质条件、政府采购、行政许可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同等对待,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依法向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公开支持政策、行政法规规章等,多途径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提供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提升外籍人士来渝工作便利度。
第六篇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保障基本和多元发展相结合,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服务供给为重点,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实惠、绿色的大众化服务,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新型、特色服务模式,健全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第十章 稳定保供体系
强化协调机制,坚持属地原则与联保联供并重,市场与政府保障并重,疫情防控与保障供应并重,抓重点与顾全面并重,强化预警监测,加强物资储备,强化调剂配送,提升应急保供能力,保障生活日用品价格稳定。
第一节加强物资储备
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全面落实区级储备任务,全力保障大米、面粉、食用油、肉类、鸡蛋、奶类、蔬菜、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15天的应急需求,做到数量真实、足量储备。同步做好成品油、食盐、水果、肉制品、饮用水等物资供应,有序推动政府保供储备物资的轮换,保证商品质量。
第二节做好应急保障
建立应急保障工作机制。健全商业企业生活物资库存管理制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鼓励和支持保供企业拓展市外菜源、猪源肉源,增加水产品养殖面积,丰富生活必需品种类,满足市民消费。提升应急药品及医疗卫生用品保障能力。建立保供企业和保供基地,健全动态管理机制,支持商业企业建立直采直供基地。加强保供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20—30人应急保供突击队,常态化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加强投放网点、物流仓储、加工分拣、冷库设备设施建设,配齐必需的应急商品,配置保供运输车辆。严厉打击紧急情况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诈骗等行为。做好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特殊照顾工作,按时、足量配送必需的生活物资。
第十一章 依法加强特种行业和商品管理
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和《商业特评经营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政策,强化对成品油流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生资源流通、直销等特种商品和行业管理。
加强成品油流通管理。优化加油站布局,根据城市规划、乡镇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合理调整加油站规划布局,促进成品油加油站合规经营。“十四五”期间,拟建加油站和综合能源站19个,其中城区综合能源站7个、镇加油站12个,鼓励在条件符合的区域建设撬装式加油点(详见重庆市铜梁区“十四五”加油站网点布局规划)。打击非法经营成品油的违规违法行为。健全成品油市场运行监测预售机制。稳步推进成品油市场开放,推动成品油市场与新能源市场协调发展。
专栏10 “十四五”时期全区加油站规划布局图
城区:
乡镇:
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和二手车流通业规范、集聚发展。不断扩大报废车回收拆解市场规模。加强规划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和二手车市场布局引导。“十四五”时期,新建报废汽车回收点一个,建设二手车交易市场。规范中南路及城区主干道二手车经营。
加强再生资源管理。根据国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规范和标准,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再生资源市场建设。严格落实“城市主次干道5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再生资源网点”制度。建设“一市N点”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规划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三区一中心”再生资源市场,即二手产品展示区、再生资源交易区、再生资源仓储配送区和再生资源信息中心。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运营管理,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招牌、统一服装、统一指导价格、统一计量器具、统一管理及服务规范“七统一”。
地区 |
城区 |
乡镇 |
合计 |
人口户数(万户) |
15.55 |
17.50 |
33.06 |
回收网点(个) |
78 |
70 |
148 |
第七篇 营造良好环境,壮大市场主体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对照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十二章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严格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以激发商贸服务领域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为主线,以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抓手,坚持招商引资和本土孵化并重,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个体商户“红旗遍地”的生动局面,夯实商贸行业发展的基层基础。
第一节鼓励支持大众创业
用好用活商贸服务领域创业支持政策,积极开展商贸服务领域创新创业活动。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科技人员、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为商贸服务领域创业搭建平台,对入驻的小微商贸服务企业给予适当补贴,降低创业者成本。
第二节加快培育小微企业
推进电子商务、生活超市、新零售、物流等行业小微型企业发展。引导小微企业专注专业细分领域,选准核心业务,向“专精特新”发展。引导小微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以品质抢占市场。引导小微企业研发特色工艺技术,发展特色服务,开发特色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孵化新业态,推行新模式。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表彰奖励活动。“十四五”期间,小微企业年均增长100家以上。
第三节引进做大骨干企业
积极引进商贸服务领域和国际贸易物流领域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及知名品牌企业,提升商务能级。支持区内商贸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推动区内商贸服务企业通过股权合作、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鼓励骨干企业开展外引内联,深化开放合作。“十四五”期间,限上商贸市场主体年均增长50家以上。
第四节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大力支持商贸服务领域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设立商贸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新零售商贸电商平台、商贸物流、家政服务、康养、商旅文融合、智慧商业、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支持商贸服务领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兴产业企业年均增长20家以上。
第十三章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针对营商环境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努力打造互利共赢、高效便捷、细致入微、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有力促进商贸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
全面深化依法行政,建立12312举报投诉处理服务体系,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深化简政放权,建立商务领域行政权力事项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压减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市商务主管部门赋予的权限。认真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动商务服务业行政审批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精简政务服务环节,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第二节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商务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组建商务领域专家、律师队伍,提高法律服务能力。推进商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规范管理成品油流通、报废机动车、商业单用途预付卡等,探索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涉外应对和维权援助服务机制,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第三节营造自由便利的市场环境
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时发现并清理商务领域市场准入环节的不合理限制和隐形壁垒,推动实现“非禁即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贸易政策合规性审查等制度。落实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引导行业协会和商会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商务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信用审查程序、信用公示制度、失信惩戒机制。完善商务领域标准体系,推进商务行业标准化建设。
第八篇 健全规划领导和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商务发展规划实施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十四五”规划顺利完成。
第十四章 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商务系统各级党组织作用,建立完善研究商务发展战略、分析商务发展形势、研究商务发展重大政策、推进商务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提高党组织对商务发展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十五章 加强人才保障
加强商贸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推动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建设一批商务实训基地、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引导区内职业学校根据商务人才需求变化及趋势,调整优化商务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商务从业人员培训,支持商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开展行业大赛,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巴渝工匠杯”职业技术大赛等活动,发现和培育专业人才。建设商务发展智库,为商务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优化商务人才发展环境,推进落实人才政策。
第十六章 加强政策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市级政策及试点示范项目,完善支持政策,进一步健全商务发展政策体系。整合商务领域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政策,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逐步增加区级商贸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市级商贸专项支持,整合市区两级资金,持续加大对龙城天街商圈、专业市场、新兴业态等商务领域支持力度,按照先建后补(奖)等方式,支持商贸服务项目建设、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及引进外资。清理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落实商贸服务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动支持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引进或发展种子基金、风投基金、保险、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探索境外直接融资、发行债券、上市和期货等措施,为商贸服务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加大政策前期调查研究力度,增强政策的战略性、导向性、稳定性和落地性;健全政策绩效评价机制和优化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内容、范围和方式,提高政策供给的有效性。完善商务领域统计监测分析体系,研究优化消费、会展、外贸、外资、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统计指标设置及统计办法。
第十七章 加强项目保障
坚持以项目落实规划,重点围绕开放、消费、内贸流通等领域,加强全局性、战略性项目策划储备和统筹实施,发挥重大项目对商务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强淮远新区、西郊农业园等重点片区商业设施用地规划,优先保障区域社区商业中心、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用地。推动城市商业设施发展空间规划研究,对商贸物流、城乡配送等物流设施用地进行合理化配置。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针对规划设计、用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资金筹措、项目审批核准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综合协调与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健全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完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第十八章 加强风险防控
健全商务领域风险预测预警体系,建立贸易安全与产业损害、对外投资风险、市场供应、成品油流通安全等预警制度,及时通报风险信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定期排查商务领域安全风险点,分级分类管控风险。构建风险处置机制,落实安全风险责任机制,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稳妥化解风险。
第十九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商务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行“生态+”“+生态”发展新模式,推动商务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商务经济体系。推进餐饮行业油烟排放治理,加强商业经营活动噪声污染防治,强化成品油流通环境监测,有效防范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促进商务领域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第二十章 加强规划实施
健全商务规划工作体系,做实商务发展规划,确保商务发展规划任务精准落地。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专项规划与区级战略和相关规划衔接,并根据国内国际发展形势依法适时调整规划预期目标。强化目标责任,加强年度计划与规划衔接,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纳入年度工作。科学引导市场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商务发展任务。加强规划政策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应用性。完善评估体系,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附件:铜梁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清单
铜梁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清单
|
项目名称 |
建筑内容及规模 |
投资额(亿元) |
责任单位 |
培育建设期 |
一 |
龙城天街商圈培育 提升项目 |
|
|
|
|
1 |
万达广场 |
规划面积16万平方米,打造集购物、休闲、美食为一体的城市购物中心。 |
1 |
区商务委、龙城天街商圈管委会 |
2021-2025 |
2 |
宝莲协信星光天地 |
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打造中高档购物中心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
1 |
区商务委、龙城天街商圈管委会 |
2021-2025 |
3 |
商社汇 |
规划面积7.8万平方米,打造以服装、百货、超市为一体的商业中心。 |
0.5 |
区商务委、龙城天街商圈管委会 |
2021-2025 |
4 |
潜能商都 |
规划面积3万平方米,打造以家居建材为主的购物中心。 |
0.5 |
区商务委、龙城天街商圈管委会 |
2021-2015 |
5 |
龙都财富中心 |
规划面积8.6万平方米,打造以文化创意为主商业综合体。 |
1 |
区商务委、龙城天街商圈管委会 |
2021-2025 |
6 |
嘉和广场 |
规划面积16万平方米,重点发展时尚购物、新零售、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中心。 |
3 |
区商务委、龙城天街商圈管委会 |
2022-2025 |
7 |
市级步行街 |
依托龙城天街东南西北四个入口广场及四条商业步行街、中心广场、商圈车行环道等配套,打造市级步行街。 |
0.3 |
区商务委、龙城天街商圈管委会 |
2021-2022 |
8 |
夜间经济示范区 |
以龙城天街商圈为重点、推进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建设。 |
0.1 |
区商务委、龙城天街商圈管委会 |
2021-2022 |
二 |
市场建设培育项目 |
|
|
|
|
1 |
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
规划用地100-150亩,冷库库容量4万吨。 |
3 |
龙裕公司 |
2021-2024 |
2 |
汽车二手车市场 |
规划用地160亩。 |
2 |
城投公司 |
2021-2025 |
3 |
再生资源市场 |
规划用地50-100亩。 |
1 |
国有公司 |
2021-2025 |
4 |
生产资料市场 |
规划用地200-300亩。 |
3 |
国有公司 |
2021-2025 |
5 |
家居建材市场 |
继续培育百汇国际、居然之家、龙迈等专业市场。 |
0.1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6 |
快递物流市场 |
继续培育重长司城乡共同配送中心。 |
0.1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7 |
市级物流网络节点工程 |
建设物流枢纽园区 |
0.1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8 |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
继续培育杰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引进蔬菜、水果等商户入驻经营。 |
0.1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9 |
货运车市场 |
规划用地50亩。 |
0.2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10 |
日用百货快消品市场 |
规划用地70亩。 |
2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11 |
医药医疗及文化用品市场 |
规划在小北海物流园区商业。 |
0.2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三 |
社区网络体系项目 |
|
|
|
|
1 |
农副产品供应链体系项目 |
整合全区以蔬菜为引领的农副产品供应链体系 |
0.5 |
区商务委、相关镇街 |
2021-2025 |
2 |
镇街商贸服务中心项目 |
计划建设镇街商贸服力中心5-8个 |
0.1 |
各镇街 |
2021-2025 |
3 |
新建城区菜市场项目 |
计划3-4个 |
0.1-0.2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4 |
淮远新区商业副中心项目 |
新建培育淮远新区商业街 |
3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5 |
特色商业街提升 |
淮远古韵、安居古镇商业打造 |
0.1-0.2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6 |
社区商业建设 |
计划3个 |
0.1-0.15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7 |
街镇农贸市场改造 |
改造20个 |
0.5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8 |
智慧农产品市场建设 |
试点示范10个 |
0.1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9 |
农家乐 |
改造20个 |
0.1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10 |
三级物流体系 |
镇级服务站23个,村级服务网点265个。 |
0.5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11 |
加油站 |
新建19个 |
3 |
成品油经营企业 |
2021-2025 |
四 |
业态提升项目 |
|
|
|
|
1 |
中华美食街 |
依托淮远古韵一期和二期商业设施,积极引进知名住宿餐饮企业入驻,打造中华美食街。 |
0.1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2 |
绿色商场、绿叶酒店 |
积极培育企业参与全国绿色商场和绿叶酒店评选。 |
0.05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3 |
打造知名品牌 |
依托原乡慢食、西郊、泡凤爪等打造提升一批品牌。 |
0.05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4 |
重庆铜梁·中华龙灯艺术节 |
开展重庆铜梁·中华龙灯艺术节会展活动。 |
0.1 |
区文旅委 |
2021-2025 |
5 |
特色旅游赛事活动 |
中华龙狮争霸赛(铜梁) |
0.1 |
区文旅委 |
2021-2025 |
6 |
市级旅游度假区申创项目 |
推动铜梁巴岳山玄天湖申创市级旅游度假区 |
1 |
区文旅委 |
2021-2025 |
五 |
对外开放 |
|
|
|
|
1 |
外贸发展 |
每年新培育外贸实绩企业2家 |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2 |
外资发展 |
每年引进外资企业2家 |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3 |
服务贸易 |
每年新增重点服务贸易企业1家 |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4 |
跨境电商 |
每年培育跨境电商企业1家 |
|
区商务委 |
2021-2025 |
5 |
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创建 |
完成自由贸易试验区铜梁联动创新区创建工作 |
|
区商务委 |
2023年前 |
六 |
历史文化街区(镇) |
|
|
|
|
1 |
安居古镇 |
升级建设安居古城核心区以及黑龙嘴、琵琶岛、黄家坝等文化旅游功能区 |
0.5 |
安居华夏文旅公司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