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大决策预公开>重大决策草案解读

《重庆市铜梁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解读

时间:2022-05-16 来源:重庆市铜梁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字体: 打印

《重庆市铜梁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的系列讲话精神,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战略部署,融入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把握重庆市建设文化强市、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性契机,根据区委区政府建设“产业高地、文旅胜地、宜居美地、民生福地”的发展定位,特编制《重庆市铜梁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编制团队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意见,精心起草规划文本。一是做实规划调研。编制团队对全区开展了实地调研,与文旅委各科室部门、各镇街和全区重点文化场馆、旅游景区负责人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为《规划》编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抓好上位衔接。《规划》充分对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铜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上位规划及各专项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贯彻落实铜梁区第十六次党代会及第十八届人代会精神,确保规划内容上下贯通,重点任务措施可行。三是广泛征求意见。编制团队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先后多次向区级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建议,向区政府领导进行专项汇报,通过对《规划》文本进行多次修改完善,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系统回顾了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基础,结合全新的发展环境,谋划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与定位,明确了“十四五”三大发展任务:加快文化强区建设、持续提升中华龙文化旅游名城影响力、推进文旅体商农融合发展,并搭建了完善的实施保障系统和重点项目清单。

《规划》按照五篇十四章进行构架,与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结构大体一致。

第一部分为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铜梁区公共文化服务稳步推进,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传承,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文旅媒体平台聚力宣传,文化和旅游产业地位持续走高,文旅融合初露峥嵘,全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文化资源城乡区域配置不均衡,提标扩面实现均等发展任务较重;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高品质旅游产品数量欠缺,“文化+旅游”“旅游+”“+旅游”深度融合不够;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发育相对滞后,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和人才支撑。“十四五”期间,铜梁区要积极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和新发展格局,适应需求市场演化态势,通过补短板锻长板,在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铜梁的新征程中,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

第二部分为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在“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发展、坚持融合发展”四大原则指引下,着力打造国际大都市后花园和中华龙文化旅游名城。《规划》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期末,铜梁区文化事业发展实现新进步: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06㎡,年创作文艺作品8部,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到15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培育以龙灯彩扎、龙舞表演、龙文化创意为核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百亿级龙文化产业集群,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20家。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旅游总收入达到84.3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全区国家AAA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到5个,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个,市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1个,市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个,拥有国家等级以上民宿5个,等级景区智慧化率100%。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新境界: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文旅融合发展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形成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规划》聚焦加快文化强区建设和持续提升龙文化旅游名城影响力,从“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艺创作生产、现代媒体建设、文化保护与利用、旅游经济总量、旅游吸引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八个维度,共设置了23个指标。除了这些基本指标以外,《规划》文本相关章节还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提出了细化的目标任务要求。

第三部分为加快文化强区建设一是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发展,完成“讲好铜梁故事”系列丛书的编创,以描绘“铜梁故事”为主线,重点围绕龙文化、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核心题材,推进精品舞台剧、书画作品、摄影、音乐歌曲等文艺精品的创作和展演,创新文艺精品创作方式,建立健全文化艺术创作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二是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创新培育城乡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建设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龙文化演艺中心等文化地标,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打造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铜梁;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和全域智慧广电建设。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重点围绕巴岳寺、张佳胤旧居、达昌祠(郭汝瑰故居)修复,加强文物保护与修缮,推进博物馆建设提档升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开辟非遗文化活化路径。四是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强龙灯彩扎产业,创新孵化龙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培育龙舞表演产业链,推动“龙文化+”产业融合,四位一体打造百亿级龙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追梦•铜梁龙》和安居古城实景演艺,不断做强铜梁文化演艺产业;大力培育线上演艺、数字影音、数字文创、电竞游戏、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文化产业新业态。

第四部分为持续提升龙文化旅游名城影响力。一是构建“三大片区”空间格局,以安居古城为核心打造北部“大人文”文旅发展片区,围绕巴岳山玄天湖旅游度假区,联动铜梁城区打造中部“大休闲”文旅发展片区,整合南部10镇打造南部“大生态”文旅延伸片区。二是打造铜梁旅游四大引擎,包括建设安居古城国家AAAAA级景区,巴岳山玄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力推进小北海农文体商旅试验示范区,整合打造南郊绿谷乡村公园。三是用好铜梁旅游四张名片,用好“龙灯龙舞”名片,丰富休闲体验产品体系,打造龙灯艺术节、安居水龙季、龙舟会、龙舞大赛等节会,深度推进龙文化旅游;用好“安居古城”名片,充分挖掘古城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带动周边江、岛、村等资源,开发一批高品质的人文旅游产品,不断升级人文旅游;用好“生态原乡”名片,持续推进“巴岳农庄”品牌的全域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用好“少云故里”名片,做深做实红色旅游。四是夯实铜梁旅游功能配套,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全域布局旅游购物空间,打造一批特色美食街区,升级旅游娱乐配套,优化整合一批旅游夜经济街区;不断提质集散中心、交通网络、导览标识、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升级文旅营销推广。

第五部分为推进文旅体商农融合发展。一是推进文旅体商农业态深度融合,围绕着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景区转化和丰富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户外运动基地,水上运动基地,举办龙舟大赛、铜梁龙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推进“旅游+体育”深度融合;繁荣龙城天街商圈,建设淮远河岸夜间经济集聚区、特色美食街,推进“旅游+商业”深度融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打造创建一批乡村旅游景区、精品民宿、国家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品牌,推进“旅游+农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自驾营地游,培育一批“+旅游”新业态;加快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重点推进“铜梁龙”文创产品、红色文化文创产品等系列IP做大做强。二是推进体制机制融合创新,不断完善文旅管理机制,不断激活文旅消费,不断强化智慧科技对于文旅发展的赋能效应。三是推进文体旅区域协作联动,通过共建龙文化旅游联盟、加强巴蜀文化协同研究与交流、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加强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全面落实成渝轴线区(市)县文化旅游联盟、铜梁-资阳文化旅游合作、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文化旅游合作,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协作逐步落实。

第六部分为规划实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和安全保障。

《规划》设置了9个专栏,明确“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设重点项目和目标任务。在发展重点和品牌创建方面,全面对接文化和旅游部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相关专项规划的内容,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国家层面拟重点推进的创建工程和计划。

《规划》构建了82个项目组成的重大项目库,预计总投资约193亿元。其中文化服务类项目19个,投资约13亿元;旅游开发类项目63个,投资约180亿元。



草案原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小龙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策问答 政策文件 政策解读 便民地图 数字人播报 数智大脑 元宇宙会客厅